心脑血管病人夏天注意什么
心脑血管病人夏天需多方面注意保健:要密切监测血压,每天早晚测量,依血压波动就医调药;补充足够水分,选白开水或淡茶水,分多次饮用;保持规律作息,每天睡78小时并适当午休,选清晨或傍晚做如散步等有氧运动;做好防暑降温,减少高温外出,控制室内空调温度;规范用药,勿自行停药换药,留意不良反应;保持情绪稳定,通过多种方式调节。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家人应多关注,适当增加血压监测频率;合并多种疾病患者要兼顾其他疾病指标,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女性患者尤其特殊时期要注重情绪调节,谨慎用药。
一、注意监测血压
夏天天气炎热,血管扩张,部分心脑血管病人的血压会有所下降。但并非所有患者血压都降低,一些患者可能因高温导致烦躁、睡眠不好,反而使血压升高。所以需密切监测血压,了解血压波动情况。一般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测量前需安静休息510分钟,保持测量环境安静。若血压波动较大或与平时差异明显,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压药物剂量,切不可自行增减药物。
二、补充水分
1.补充足够水分可防止血液黏稠度增加,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心脑血管病人在夏天更易因出汗导致脱水,引发血液浓缩。建议每天至少饮水15002000ml,可分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
2.优先选择白开水或淡茶水,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咖啡及浓茶,这些饮品可能影响血压、心率,对心脑血管不利。例如,大量饮用含糖饮料可能导致血糖升高,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三、规律作息与适当运动
1.规律作息对心脑血管健康至关重要。夏天昼长夜短,人们易晚睡早起,但心脑血管病人应尽量保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午可适当午休30分钟1小时,有助于缓解疲劳,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2.适当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但要避免在高温时段运动。可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如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运动强度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意见。
四、注意防暑降温
1.高温天气易导致中暑,加重心脑血管负担。尽量减少高温时段外出,如需外出,应做好防护措施,如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等。
2.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调得过低,一般控制在26℃左右,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血管突然收缩或舒张,引发心脑血管意外。从炎热的室外进入空调房间时,应稍作停留,让身体适应温度变化。
五、规范用药
1.心脑血管病人需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换药。夏季一些患者血压有所下降,就自行减少降压药剂量,这种做法很危险,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2.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某些降压药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在改变体位时动作应缓慢,防止摔倒。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六、保持情绪稳定
1.情绪波动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作风险。夏天炎热,人们容易烦躁,心脑血管病人更应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2.可通过听音乐、阅读、与家人朋友聊天等方式缓解压力,放松心情。避免观看刺激性强的节目或参与激烈争论,保持情绪稳定。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对温度变化适应能力差,更易发生中暑及心脑血管意外。除上述注意事项外,家人应多关注老年人身体状况,若老人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于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血压波动可能更明显,血压监测频率可适当增加。
2.合并多种疾病患者:如同时患有糖尿病的心脑血管病人,夏天血糖也可能波动,需同时关注血糖变化。因糖尿病会加速血管病变,这类患者血管条件更差,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更高,应更加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用药方面,要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多种药物联用时,需咨询医生或药师,确保用药安全。
3.女性患者:部分女性在夏季可能因激素水平变化,出现情绪波动较大情况,应更加注重情绪调节。同时,女性在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状况特殊,心脑血管病人在这些时期需额外注意,如孕期用药需谨慎,应严格遵循医生指导,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影响胎儿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