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其症状主要有神经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异常,病因包括钾摄入不足、钾排出过多、细胞内钾转移到细胞外等,检查方法主要有血清钾测定、心电图检查等,治疗方法主要有补钾治疗和针对病因治疗,饮食上应避免食用含钾量高的食物,预防方面应注意定期体检、避免诱因等,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需注意补钾的剂量和速度。
一、定义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二、症状
1.神经肌肉系统
肌肉无力、瘫痪,常累及四肢,也可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或窒息。
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退,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
2.心血管系统
心肌兴奋性增加,可出现心悸、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导致心室颤动、心脏骤停。
心肌收缩力降低,可出现心力衰竭。
3.泌尿系统
长期低钾血症可导致肾小管受损,出现尿浓缩功能障碍,引起多尿、夜尿增多。
三、病因
1.钾摄入不足
长期禁食、少食或静脉补液中钾盐补充不足。
偏食、厌食等导致钾摄入不足。
2.钾排出过多
经胃肠道失钾,如频繁呕吐、腹泻、胃肠减压等。
经肾脏失钾,如应用排钾性利尿剂、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等。
经皮肤失钾,如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出汗过多等。
3.细胞内钾转移到细胞外
大量输入葡萄糖和胰岛素,促使细胞内糖原合成,同时将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内。
碱中毒时,细胞内氢离子移出,细胞外钾离子进入细胞内。
四、检查
1.血清钾测定
是诊断低钾血症的主要方法,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即可确诊。
2.心电图检查
可观察到心电图的变化,如T波降低、变平或倒置,出现U波,QT间期延长等。
3.其他检查
如血气分析、尿钾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测定等,有助于明确低钾血症的病因。
五、治疗
1.补钾治疗
口服补钾:适用于轻症低钾血症患者。常用的口服钾盐有氯化钾、枸橼酸钾等。
静脉补钾:适用于中重度低钾血症患者或有严重心律失常者。静脉补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浓度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40mmol/L。
速度不宜过快:滴速一般不超过20mmol/h。
见尿补钾:尿量需在40ml/h以上时方可补钾。
2.针对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停用排钾性利尿剂、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等。
避免诱发因素,如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大量出汗等。
六、饮食注意
1.避免食用含钾量高的食物,如香蕉、橘子、橙子、菠菜、芹菜、土豆、山药等。
2.避免食用高糖饮食,以免导致血糖升高,促使血清钾向细胞内转移。
3.限制钠盐摄入,以免导致水钠潴留,加重低钾血症。
4.适量摄入蛋白质,以免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通过肾脏排泄时,带走过多的钾。
5.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豆类、瘦肉、乳制品、蛋类、水果、蔬菜等。
七、预防
1.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低钾血症。
2.避免长期禁食、少食或过度节食,保证饮食均衡。
3.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排钾性利尿剂,如需使用,应注意补钾。
4.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剧烈运动或大量出汗,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5.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
八、特殊人群
1.儿童
儿童发生低钾血症的原因与成人相似,但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儿童补钾时应注意剂量,避免过量补钾。
儿童的血钾水平波动较大,应定期监测血钾。
2.孕妇
孕妇发生低钾血症的风险较高,可能与胎儿对钾的需求增加、孕妇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有关。
孕妇补钾时应注意剂量和速度,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
孕妇应注意饮食调整,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
3.老年人
老年人的肾脏功能逐渐减退,对钾的调节能力下降,容易发生低钾血症。
老年人补钾时应谨慎,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老年人应注意避免使用排钾性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老年人应注意饮食调整,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
九、结语
低钾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可导致多种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对于低钾血症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调整,避免诱发因素,预防低钾血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