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要注意些什么
慢性肾炎患者需从多方面进行管理。饮食上,依肾功能调整蛋白质摄入,限制钠盐,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按尿量控制水分;生活方式上,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病情监测与治疗方面,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血压等指标,规范遵医嘱用药;特殊人群如儿童要关注药物副作用及生长发育需求,老年患者注意基础疾病与药物相互作用、预防感染,女性患者在特殊时期要注意个人卫生、严密监测病情,计划怀孕需经医生评估。
一、饮食注意
1.控制蛋白质摄入:慢性肾炎患者肾功能可能受损,需根据肾功能状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而言,肾功能正常时,可按0.81.0g/(kg·d)摄入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蛋类、奶类等,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若肾功能出现减退,蛋白质摄入量应降至0.60.8g/(kg·d),以减轻肾脏代谢负担。例如,一位体重60kg的肾功能减退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控制在3648g。
2.限制钠盐摄入:过多的钠摄入会加重水钠潴留,导致水肿和高血压,不利于慢性肾炎病情控制。建议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35g,减少食用咸菜、腌肉、咸鱼等高盐食物。若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或水肿,钠盐摄入量应进一步降至23g。
3.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西兰花、苹果、橙子等,以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和矿物质(如钾、镁等)。但当患者出现高钾血症时,需限制含钾高的食物摄入,如香蕉、土豆等,避免血钾进一步升高,引发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4.控制水分摄入:若患者无明显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可不严格限制水分摄入。但当出现水肿或尿量减少时,应根据尿量调整饮水量,一般遵循“量出为入”原则,即每日饮水量等于前一日尿量加500ml。比如,前一日尿量为1000ml,当日饮水量则控制在1500ml左右。
二、生活方式调整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每晚睡眠时间不少于78小时。良好的作息有助于身体各器官修复和免疫系统调节,对慢性肾炎患者病情稳定至关重要。熬夜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加重肾脏负担,可能促使病情进展。
2.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有氧运动,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适度运动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应避免过度劳累。对于病情较重、水肿明显或合并严重高血压的患者,应适当休息,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
3.戒烟限酒:吸烟会使肾脏血管收缩,减少肾脏血液灌注,加重肾脏损伤;酒精则可能影响药物疗效,加重肝脏和肾脏代谢负担。因此,慢性肾炎患者必须戒烟,同时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三、病情监测与治疗
1.定期复查: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血压等指标。尿常规可了解尿蛋白、红细胞等情况,反映肾脏病变活动程度;肾功能检查能监测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血压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高血压并控制血压,避免高血压对肾脏造成进一步损伤。一般建议每月复查尿常规,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和血压,具体复查频率可根据医生建议调整。
2.规范治疗: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常用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此外,若存在感染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防止加重肾脏损害。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慢性肾炎治疗过程中需更加关注药物副作用。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蛋白质摄入量应适当高于成人,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但仍需根据肾功能调整。同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如水肿、尿量等,定期带孩子复查。
2.老年患者: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与慢性肾炎相互影响,加重病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选择对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较低,要注意预防感染,生活中注意保暖,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3.女性患者:女性在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生理状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慢性肾炎病情。经期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加重肾脏损害。孕期女性,慢性肾炎可能增加孕期并发症风险,如子痫前期等,需在医生严密监测下,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母婴安全。计划怀孕的女性患者,应在病情稳定、肾功能正常后,经医生评估同意后再受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