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肾病对人体多系统存在危害。对肾脏,早期肾小球高滤过,后滤过率降低,出现蛋白尿,最终可致肾衰竭;对心血管,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发高血压,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对神经系统,导致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对眼部,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眼部疾病致视力受损;对其他系统,使免疫力下降易感染,造成钙磷代谢紊乱致骨质疏松。特殊人群中,老年患者进展可能更快,用药需谨慎防跌倒;儿童青少年影响生长发育,要监督饮食用药;孕妇风险高,需严控指标并密切监测。
一、对肾脏功能的危害
1.肾小球滤过率改变: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处于高滤过状态,这是因为高血糖引发一系列代谢紊乱,导致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使得肾小球内压力升高,滤过率增加。随着病情进展,肾脏固有细胞受损,肾小球硬化,滤过功能逐渐下降,滤过率降低。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可通过检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来评估,eGFR降低提示肾功能受损,影响肾脏对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的清除。
2.蛋白尿:肾脏的滤过屏障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足细胞组成。糖尿病状态下,代谢紊乱破坏滤过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导致蛋白漏出,形成蛋白尿。初期为微量白蛋白尿,这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重要标志,若不加以控制,会发展为大量白蛋白尿,不仅提示肾脏损伤加重,还会导致机体蛋白质丢失,引起低蛋白血症,出现水肿等症状。
3.肾衰竭:长期的糖尿病肾病,肾脏持续受损,大量肾小球硬化,肾脏功能逐渐丧失,最终发展为肾衰竭。肾衰竭时,肾脏无法维持内环境稳定,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体内毒素蓄积,可引发多系统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1.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患者体内存在多种代谢紊乱,如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脂质沉积,形成粥样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堵塞。心血管系统受累,易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有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普通人群显著增加。
2.高血压:肾脏在调节血压中起重要作用。糖尿病肾病时,肾脏缺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导致水钠潴留,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引起血压升高。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形成恶性循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三、对神经系统的危害
1.周围神经病变:高血糖导致神经纤维变性,影响神经传导。糖尿病肾病患者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四肢末端对称性感觉异常,如麻木、疼痛、感觉减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自主神经病变:自主神经也可受累,影响心脏、胃肠道、泌尿系统等多个系统功能。例如,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可导致心率异常、体位性低血压;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胃轻瘫、腹泻或便秘等;泌尿生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可导致排尿障碍、性功能障碍等。
四、对眼部的危害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常同时存在,两者具有共同的发病基础,即高血糖引发的微血管病变。视网膜微血管受损,出现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等病变,严重时可导致视网膜脱离,造成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2.其他眼部病变:还可能并发白内障、青光眼等眼部疾病,进一步损害视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五、对其他系统的危害
1.免疫系统: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长期蛋白质丢失、营养不良等原因,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且感染后病情往往较重,治疗难度增加。
2.骨骼系统:糖尿病肾病导致钙磷代谢紊乱,活性维生素D合成减少,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可引起骨质疏松,增加骨折风险。尤其对于老年患者,骨骼本身就处于退变状态,糖尿病肾病进一步加重骨骼损害。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患者: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肾脏储备功能减退,糖尿病肾病进展可能更快。应更加密切监测肾功能、血糖、血压等指标,定期复查。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以免加重肾脏负担。同时,注意预防跌倒,防止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
2.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糖尿病肾病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对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家长应严格监督孩子的饮食和血糖控制,确保营养均衡的同时控制糖分摄入。在治疗用药方面,要严格遵循医嘱,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定期带孩子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肾功能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
3.孕妇:糖尿病合并肾病的孕妇风险较高。孕期肾脏负担加重,可能导致糖尿病肾病进展,同时对胎儿发育也有不良影响,如胎儿生长受限、早产、流产等。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密切监测肾功能和胎儿发育情况。饮食上要保证充足营养,同时控制糖分和盐分摄入。整个孕期需增加产检频率,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