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衰竭怎么治疗
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肾脏替代治疗及针对特殊人群的提示。一般治疗涵盖饮食调整,如依肾功能损害程度限制蛋白、磷、钾摄入并保证热量供应;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依据病情安排休息与活动。药物治疗涉及控制高血压、纠正贫血、治疗肾性骨病等,选用对应药物。肾脏替代治疗有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三种方式及各自适用情况。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有基础疾病患者治疗各有要点,如老年人注意药物剂量与治疗方式选择,儿童兼顾生长与治疗原则,孕妇谨慎选药及选合适替代治疗,有基础疾病患者综合控制病情并调整用药。
一、一般治疗
1.饮食调整:限制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调整摄入量,以减轻肾脏代谢负担。一般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每日每千克体重蛋白质摄入量为0.60.8克。同时,优质蛋白应占50%以上,如鸡蛋、牛奶、瘦肉等。限制磷的摄入,高磷血症会加重肾功能损害,避免食用动物内脏、坚果等高磷食物。控制钾的摄入,肾功能衰竭时肾脏排钾能力下降,高钾血症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需避免食用香蕉、橘子、蘑菇等高钾食物。保证足够的热量供应,每日每千克体重约3035千卡,可通过摄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来满足,如米面、植物油等。
2.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监测患者的出入量,根据尿量、体重变化等调整补液量,防止脱水或水肿。对于高钾血症,可通过钙剂拮抗钾离子对心肌的毒性、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促使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胰岛素联合葡萄糖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等方法处理。对于代谢性酸中毒,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必要时补充碳酸氢钠纠正。
3.休息与活动: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少尿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肾脏负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根据病情适当活动,避免劳累,病情稳定时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二、药物治疗
1.控制高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但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监测血钾和血肌酐。此外,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也可用于控制血压,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2.纠正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刺激骨髓造血,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同时,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和叶酸等造血原料,以保证造血功能正常。
3.治疗肾性骨病:活性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钙吸收,调节甲状旁腺功能。对于高磷血症,可使用磷结合剂,如碳酸钙、醋酸钙等,降低血磷水平。
三、肾脏替代治疗
1.血液透析:通过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经过透析器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多余水分,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一般每周进行23次,每次4小时左右。适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等患者。
2.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向腹腔内灌入透析液,通过腹膜毛细血管与透析液之间的物质交换,达到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水分的目的。可分为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和自动化腹膜透析(APD),患者可居家自行操作,对残余肾功能保护较好。
3.肾移植:将健康的肾脏移植到患者体内,恢复正常的肾脏功能。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方法,但需要合适的供体,且术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移植肾排斥反应。
四、特殊人群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肾功能衰退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合并肾功能衰竭时,身体各器官功能也较差。药物治疗时,由于老年人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需严格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在选择肾脏替代治疗方式时,要综合评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生活自理能力等。如血液透析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大,部分老年人可能难以耐受;腹膜透析操作相对简单,但需注意预防腹膜炎等并发症。
2.儿童:儿童肾功能衰竭会影响生长发育。在饮食方面,既要保证营养需求以支持生长,又要遵循肾功能衰竭的饮食原则。药物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严格按照儿科用药规范选择药物和调整剂量。肾脏替代治疗中,腹膜透析相对更适合儿童,可更好地保证营养摄入和生活质量,但同样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3.孕妇:孕妇发生肾功能衰竭对母婴均有极大风险。孕期肾脏负担加重,肾功能衰竭会进一步危及孕妇生命安全,还可能导致胎儿发育不良、早产、流产等。治疗上,药物选择需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肾脏替代治疗时,要根据孕周和孕妇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剂量,尽可能保障母婴安全。
4.有基础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合并肾功能衰竭,除了控制血糖,还要严格控制血压、血脂,延缓肾功能恶化。在使用降糖药物时,部分药物可能因肾功能不全需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避免低血糖等不良反应。高血压患者合并肾功能衰竭,更要严格控制血压达标,避免血压波动对肾脏进一步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合并肾功能衰竭,需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