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透析后生存率高吗
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后的生存率受多种因素影响,5年生存率约20%40%。年龄方面,年轻患者因身体机能好生存率相对较高,老年患者则较低;并发症上,心血管及感染等并发症会降低生存率;透析方式及充分性不同,生存率有差异,透析充分者生存率更高;血糖控制良好、营养状况佳的患者生存率也较高。特殊人群中,老年患者要关注心血管功能、预防感染并合理饮食;儿童患者要控制透析剂量时间、关注心理及营养;女性患者需注意生殖健康、个人卫生及心理;生活方式特殊人群要戒烟限酒、规律作息;有其他病史特殊人群要关注原病史相关情况。
一、糖尿病肾病透析后生存率情况
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后的生存率受多种因素影响,总体而言情况较为复杂。研究数据表明,糖尿病肾病患者开始透析后的5年生存率约为20%40%。这一数据低于许多其他病因导致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后的生存率,主要原因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感染等,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1.年龄因素
年轻患者透析后生存率相对较高。一般来说,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好,对透析治疗的耐受性和恢复能力较强,在有效控制并发症的情况下,生存率相对更有保障。例如,部分研究显示年轻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5年生存率可接近40%。而老年患者,尤其是年龄大于75岁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身体储备功能差,透析耐受性不佳,生存率较低,5年生存率可能仅20%左右。
2.并发症情况
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后生存率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肾病患者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有研究表明,伴有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的患者,透析后1年死亡率可达30%40%。感染也是影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本身免疫力较低,透析过程中更易发生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等,发生严重感染的患者生存率会显著下降。
3.透析方式及充分性
不同透析方式对生存率有一定影响。血液透析是目前常用的透析方式,若透析充分,可有效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水分,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率。腹膜透析则相对更适合一些有心血管疾病等不耐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合适的腹膜透析方案也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命。研究显示,透析充分的患者生存率高于透析不充分者。例如,每周透析剂量达到一定标准(如Kt/V值达到1.21.4)的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相对较高。
4.血糖控制情况
透析前及透析过程中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生存率较高。持续高血糖状态会进一步损伤血管、神经等组织器官,加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7%8%的患者,相比HbA1c大于9%的患者,生存率更高。良好的血糖控制可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5.营养状况
营养状况是影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而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对透析的耐受性更好,免疫力更强,生存率也相对较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反映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血清白蛋白大于35g/L的患者生存率高于白蛋白低于30g/L者。
二、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患者
老年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透析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心血管功能,透析方案需个体化制定,避免透析过程中血压波动过大,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由于老年患者免疫力低,感染风险高,要注意透析环境的清洁卫生,加强个人卫生护理,预防感染。饮食上,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但要注意控制磷的摄入,防止高磷血症加重血管钙化。
2.儿童患者
儿童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对其生长发育影响较大。透析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透析剂量和时间,避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透析治疗可能给儿童带来心理压力,家长和医护人员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心理支持。在营养方面,要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以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求,但也要注意控制血糖和体重。
3.女性患者
女性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尤其要注意生殖健康。透析可能影响女性内分泌功能,导致月经紊乱等问题。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患者,在透析期间要充分评估身体状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备孕。透析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会阴部清洁,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同时,女性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多的心理压力,家人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4.生活方式特殊人群
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酗酒的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必须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重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酗酒则可能影响肝脏功能,干扰透析治疗效果。规律作息也非常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改善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5.有其他病史特殊人群
若患者除糖尿病肾病外,还有其他严重病史,如恶性肿瘤病史,透析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肿瘤复发情况,定期进行相关检查。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可能因使用免疫抑制剂而增加感染风险,在透析过程中要加强感染的预防和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