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怎么治疗
肝癌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手术治疗(肝切除术适用于肝脏功能良好、肿瘤局限无血管侵犯者,小肝癌可行局部切除;肝移植术适用于肝功能差且肿瘤符合米兰标准者,但面临供体短缺等问题)、局部消融治疗(射频消融适用于特定大小和数量的肿瘤,创伤小;微波消融适应证类似,对较大肿瘤可能更具优势)、介入治疗(经动脉化疗栓塞用于不可切除中晚期且肝功能较好者,还可为手术创造机会;经动脉放射栓塞用于无法手术且不适合前者的患者)、系统治疗(靶向治疗药物如索拉非尼等可延长晚期患者生存期;免疫治疗药物单药或联合靶向药对晚期患者疗效较好),同时针对老年、合并基础疾病及儿童等特殊人群在治疗时需特殊考量。
一、手术治疗
1.肝切除术:对于肝脏功能良好、肿瘤局限且无血管侵犯的患者,肝切除术是重要的治疗选择。一般要求患者剩余肝脏体积足够维持正常肝功能,如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为A或B级。手术切除范围依据肿瘤大小、位置及数量而定,如小肝癌(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cm,或2个癌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cm)可行局部切除,以最大程度保留正常肝组织。研究显示,符合手术指征的早期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40%70%。
2.肝移植术:适用于肝功能较差(如ChildPughC级)且肿瘤符合米兰标准(单个肿瘤直径≤5cm;多发肿瘤数目≤3个且最大直径≤3cm,无大血管侵犯和肝外转移)的患者。肝移植不仅去除了肿瘤,还替换了病肝,改善了肝脏功能。肝移植术后5年生存率约为70%左右,长期生存效果较好。但供体短缺、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局部消融治疗
1.射频消融:利用射频电流产生的热量使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适用于直径≤5cm的单发肿瘤,或直径≤3cm的多发结节(数目≤3个),且无血管、胆管侵犯及肝外转移。对于不适合手术切除的小肝癌,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疗效相近,5年生存率可达30%50%。其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
2.微波消融:通过微波电场使肿瘤组织内水分子高速振动产生热量,从而杀死肿瘤细胞。适应证与射频消融类似,在一些较大肿瘤(35cm)的治疗中,微波消融因升温速度快、消融范围大,可能更具优势。
三、介入治疗
1.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主要用于不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尤其适用于无肝外转移、肝功能较好(ChildPughA或B级)的患者。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注入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肿瘤血供并使肿瘤组织缺血坏死。多项研究表明,TACE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对于部分患者,还可使肿瘤缩小,为手术切除创造机会。
2.经动脉放射栓塞:将含有放射性核素的微球经动脉注入肿瘤供血动脉,实现对肿瘤的内放射治疗。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且不适合TACE的患者,如肿瘤负荷较大或存在门静脉分支癌栓等情况。
四、系统治疗
1.靶向治疗药物:索拉非尼是首个用于晚期肝癌的靶向药物,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发挥作用,能显著延长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仑伐替尼在与索拉非尼的头对头临床试验中,显示出非劣效性,且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有一定优势。此外,还有瑞戈非尼、阿帕替尼等多种靶向药物,可用于索拉非尼治疗进展后的患者。
2.免疫治疗药物: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免疫治疗单药或与靶向药物联合使用,已显示出较好的疗效,能提高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和生存期。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患者: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肝脏储备功能较差,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更加谨慎评估手术耐受性和药物不良反应。如手术治疗,应优先选择创伤较小的术式;药物治疗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药物剂量。
2.合并基础疾病患者:若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在治疗肝癌的同时,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TACE治疗后可能因肝功能损害导致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和调控。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且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手术或介入治疗前,需与相关科室会诊,权衡抗凝药物停用与继续使用的利弊,避免出血或血栓形成风险。
3.儿童患者:儿童肝细胞癌相对罕见,治疗方案需依据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制定。手术切除仍是主要治疗手段,但因儿童肝脏再生能力强,手术切除范围可适当扩大。在药物治疗方面,因儿童对药物耐受性与成人不同,使用靶向或免疫治疗药物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