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的区别在于病程与发病机制不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与预后不同等。
1.病程与发病机制不同
急性乙肝病程通常在6个月以内,多由初次感染乙肝病毒引起,部分患者免疫系统可自发清除病毒;慢性乙肝病程超过6个月,常见于婴幼儿时期感染,或急性乙肝未治愈,病毒持续存在并引发长期免疫反应。
2.临床表现不同
急性乙肝起病急,症状明显,常有发热、乏力、恶心、黄疸等,部分患者可自愈;慢性乙肝早期症状隐匿,仅表现为轻微乏力、肝区不适,病情进展后可能出现肝掌、蜘蛛痣、脾大等体征,部分患者甚至无明显症状。
3.治疗与预后不同
急性乙肝多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多数患者可恢复健康,仅少数发展为慢性;慢性乙肝需长期规范治疗,如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等。若治疗不及时,易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