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症状
胆管癌是源于肝外胆管的恶性肿瘤,其症状取决于发生部位,早期不易察觉,主要有黄疸、腹痛、发热等,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预防可通过治疗胆道疾病、避免接触化学物质、戒烟限酒、注意饮食卫生、定期体检等方式实现。
1.黄疸:胆管癌患者中80%~90%可有黄疸,黄疸多出现于腹痛发生后3个月左右,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陶土色,少数患者可出现茶色尿、浓茶样尿。
2.腹痛:半数左右的患者有右上腹痛胀痛或不适,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症状常被视为胆管癌早期预警症状。腹痛为进行性加重的持续性隐痛,或为阵发性加剧的绞痛。可有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上腹部疼痛,如有胆结石,胆囊炎也可出现类似症状,但疼痛部位、性质、节律有所不同,伴有恶心、呕吐,吐后腹痛无缓解。
3.发热:胆管癌患者可有间歇或持续性低热,约1/4的患者有胆道感染,可有畏寒、寒战、高热。
4.其他:可有食欲不振、厌油、乏力、皮肤瘙痒、皮肤黏膜黄染、尿色深黄、大便颜色变浅等症状。
胆管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等,必要时可行胆管镜或手术探查。
胆管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手术治疗是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可切除的胆管癌,应争取手术切除。对于不可切除的胆管癌,可采用放疗、化疗等方法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胆管癌的预后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分化程度、转移情况等因素有关。早期胆管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50%以上,中晚期胆管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较低。
胆管癌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如胆结石、胆管炎等,定期复查,避免病情进展。
2.避免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氯乙烯、苯、亚硝胺等。
3.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
4.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霉变食物。
5.定期体检,尤其是有胆道疾病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肥胖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B超、CT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胆管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