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肌炎是怎么回事
风湿性心肌炎是风湿热侵犯心脏后导致的心肌间质结缔组织炎症病变,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胸痛等症状,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学等,治疗方法主要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及时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能遗留后遗症。
一、症状
1.前驱症状
在心肌炎发作前1~5周,患者常有发热、咽痛、咳嗽、咳痰、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症状。
2.典型症状
(1)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可出现心动过速、过缓、早搏、房颤等各种心律失常。
(2)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
(3)胸痛:可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多为隐痛或刺痛。
二、检查
1.心电图
可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改变。
2.超声心动图
3.心肌酶学检查
如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等升高,提示心肌损伤。
4.自身抗体检测
如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心肌抗体等阳性,有助于诊断风湿性心肌炎。
5.心脏磁共振成像(MRI)
可提供心肌损伤的程度和范围等信息。
三、诊断
风湿性心肌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心脏影像学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并结合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四、治疗
1.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给予富含营养的易消化饮食。
2.药物治疗
(1)抗生素:如青霉素,用于清除链球菌感染。
(2)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3)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减轻心肌炎症反应。
(4)对症治疗:如利尿剂,用于减轻水肿;洋地黄类药物,用于治疗心力衰竭。
3.其他治疗
如心脏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等,适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
五、预后
风湿性心肌炎的预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有关。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后可以恢复,但部分患者可能会遗留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后遗症。
六、预防
1.预防链球菌感染
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治疗感染性疾病。
2.增强免疫力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3.早期诊断和治疗
风湿热患者应及时进行抗风湿治疗,预防心脏损害。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