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单纯性疱疹治疗的方式有哪些
口腔单纯性疱疹的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如下:全身抗病毒治疗首选核苷类药物如阿昔洛韦等抑制病毒DNA合成,非核苷类药物膦甲酸钠用于核苷类耐药毒株;局部治疗分口腔黏膜用药(溶液湿敷、含片、散剂)和口周皮肤及唇部用药(抗病毒或继发感染用抗生素软膏);对症和支持治疗针对发热及因疼痛影响进食者;特殊人群方面,儿童需密切观察病情、合理用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要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及考虑哺乳影响,老年人要兼顾基础疾病与口腔卫生,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要严格遵医嘱、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并防交叉感染。
一、全身抗病毒治疗
1.核苷类药物:此类药物为抗单纯疱疹病毒的首选药,对Ⅰ型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常用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它们能选择性地抑制病毒DNA聚合酶,从而阻止病毒DNA的合成,达到抗病毒效果。临床研究表明,早期使用核苷类药物可有效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减少病毒排出。
2.非核苷类药物:如膦甲酸钠,适用于对核苷类药物耐药的毒株感染。它通过非竞争性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和逆转录酶,发挥抗病毒作用。
二、局部治疗
1.口腔黏膜用药:
溶液湿敷:0.1%0.2%氯己定溶液、3%硼酸溶液等,可用于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的湿敷,能起到消毒、防腐、清洁创面的作用,有利于创面愈合。
含片:溶菌酶含片等,具有抗菌、抗病毒、消肿和止痛作用,可缓解口腔局部症状。
散剂:锡类散、冰硼散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效,局部涂抹于疱疹或溃疡表面,可促进愈合。
2.口周皮肤及唇部用药:
3%阿昔洛韦软膏、1%喷昔洛韦乳膏等,可直接涂抹于皮肤疱疹处,能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症状。
若疱疹继发细菌感染,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软膏。
三、对症和支持治疗
1.对于发热的患者,体温在38.5℃及以上,或伴有明显不适时,可给予退热治疗。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补充因发热丢失的水分。
2.若患者因口腔疱疹或溃疡疼痛影响进食,可在进食前用2%利多卡因溶液局部涂抹,以缓解疼痛,保证患者营养摄入。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感染口腔单纯性疱疹后症状可能较成人更重。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病情变化,如体温、精神状态、进食情况等。避免儿童搔抓疱疹,以防继发感染及留下瘢痕。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遵医嘱,优先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潜在影响的药物。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孕妇感染口腔单纯性疱疹,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早产、流产、胎儿畸形等。若孕妇患病,应及时就医,医生会综合评估病情及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后,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哺乳期妇女用药可能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因此如需用药,应暂停哺乳,待病情好转且停药一定时间后再恢复哺乳,具体时间需遵医嘱。
3.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后病情恢复可能较慢,且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口腔单纯性疱疹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因此,老年人患病后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同时注意口腔卫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4.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感染口腔单纯性疱疹后病情往往较重,且容易复发。此类人群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