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头皮血肿
新生儿头皮血肿是分娩时胎儿头部受到挤压导致骨膜下血管破裂形成的,通常在出生后数小时至数天出现,表现为头皮肿胀、变硬、微隆,界限清楚,大小不一,不超越颅缝。较小的血肿可采用保守治疗,较大的血肿可进行穿刺抽吸或手术切开引流。预防头皮血肿的关键在于分娩时保护胎儿头部,以及及时处理新生儿头部异常。
一、什么是新生儿头皮血肿?
新生儿头皮血肿是由于分娩时胎儿头部受到过度挤压与骨盆摩擦,或助产不当等导致头颅骨膜牵移,引起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积聚在骨膜下形成血肿。
二、新生儿头皮血肿的症状有哪些?
1.头颅血肿:在出生后数小时至数天,头皮肿胀、变硬、微隆,界限清楚,大小不一,不超越颅缝。
2.黄疸:如果血肿较大,可能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导致黄疸加重。
3.贫血:如果头皮血肿持续不吸收,可能会导致贫血。
三、新生儿头皮血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保守治疗:如果血肿较小,没有明显的症状,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局部冷敷、加压包扎等。
2.穿刺抽吸:如果血肿较大,局部张力较高,可以在严格消毒下进行穿刺抽吸,然后加压包扎。
3.手术治疗:如果血肿继发感染,形成脓肿,需要进行手术切开引流。
四、新生儿头皮血肿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分娩时注意保护胎儿头部:助产时应掌握好娩头娩出速度,避免过度牵引胎儿头部。
2.产后密切观察:新生儿出生后应密切观察头部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早产儿:由于早产儿的凝血功能不完善,头皮血肿的发生率较高,且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对于早产儿,应更加密切地观察头皮血肿的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2.有出血倾向的新生儿:如果新生儿有出血倾向,如血小板减少症、维生素K缺乏症等,头皮血肿的发生率也会增加。因此,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前和出生后及时补充维生素K,预防出血。
3.母亲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新生儿:母亲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新生儿头皮血肿的发生率也会增加。因此,对于此类新生儿,应密切观察头皮血肿的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