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钾血症原因
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时称为低钾血症,其症状与神经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有关,病因包括钾摄入不足、排出过多和细胞内钾转移到细胞外,治疗方法主要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和补钾治疗,预防方法包括合理饮食、避免诱因和定期体检。
一、定义
当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时称为低钾血症。
二、症状
1.神经肌肉系统
轻者表现为全身软弱无力,肢体软瘫,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退,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症状。
2.心血管系统
可导致心肌应激性减低和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轻症者有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重症者可出现阵发性房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
心肌兴奋性增高,可出现低钾性心肌病,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3.泌尿系统
长期或严重低钾血症可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出现缺钾性肾病,表现为蛋白尿、夜尿增多、口渴、多饮等症状。
4.内分泌系统
长期低钾血症可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出现糖耐量异常,严重者可导致糖尿病。
三、病因
1.钾摄入不足
长期禁食、少食或静脉补液中钾盐补充不足。
偏食,尤其是儿童。
2.钾排出过多
经胃肠道失钾:严重呕吐、腹泻、胃肠减压等导致大量消化液丢失。
经肾脏失钾:
利尿药的长期连续使用或用量过多。
某些肾脏疾病,如急性或慢性肾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等。
盐皮质激素过多,如原发性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远曲小管中不易重吸收的阴离子增多,如应用大剂量青霉素、盐酸精氨酸等。
经皮肤失钾:高温环境下进行重体力劳动时,大量出汗,若补充的水分不足,可导致钾丢失。
3.细胞内钾转移到细胞外
碱中毒。
胰岛素使用不当。
大量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
家族性周期性麻痹。
急性应激状态,如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急性溶血等。
四、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
针对导致低钾血症的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如停用相关药物、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等。
2.补钾治疗
口服补钾:适用于轻症低钾血症患者。常用的口服补钾药物有氯化钾、枸橼酸钾等。
静脉补钾:适用于中重度低钾血症患者或有严重心律失常者。常用的静脉补钾药物有氯化钾、枸橼酸钾等。静脉补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浓度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0.3%,即1000ml液体中加入氯化钾不宜超过3g。
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每小时不宜超过1g。
尿量不宜过少:在补钾过程中应保持尿量每小时不少于30ml。
禁止静脉推注:氯化钾应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禁止直接静脉推注。
五、预防
1.合理饮食
均衡饮食,不挑食、不偏食。
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豆类、肉类等。
2.避免诱因
避免长期禁食、少食或过度劳累。
避免大量出汗后大量补充水分而不补充钾盐。
避免长期使用排钾利尿药。
避免使用可导致低钾血症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等。
3.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
对于有低钾血症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血钾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