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腺瘤是癌症吗
甲状腺腺瘤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良性肿瘤,与癌症有本质区别。其鉴别要点包括临床表现(甲状腺腺瘤多无症状、单发等,甲状腺癌质地硬、活动度差等)、辅助检查(超声、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表现不同)。治疗上,甲状腺腺瘤小且无症状可观察随访,大的、有压迫等情况需手术;甲状腺癌以手术为主,还有放射性碘及内分泌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青少年甲状腺结节癌可能性高需谨慎;孕妇发现结节先评估甲功,良性无压迫可观察,恶性或有压迫孕中期可手术;老年人手术要评估耐受性,无症状无恶变倾向可随访,怀疑恶变综合考虑选治疗方式。
一、甲状腺腺瘤不是癌症
甲状腺腺瘤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良性肿瘤,而癌症是指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两者有着本质区别。甲状腺腺瘤的细胞形态相对规则,细胞核大小、形态较为一致,细胞排列也有一定的结构和极性。其生长方式多为膨胀性生长,像吹气球一样逐渐增大,往往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一般不会侵犯周围组织。并且,甲状腺腺瘤生长缓慢,病程可以持续数年甚至更长时间,通常不会发生转移。
二、甲状腺腺瘤与癌症的鉴别要点
1.临床表现
甲状腺腺瘤: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无意间发现颈部肿块。肿块多为单发,圆形或椭圆形,质地较软,表面光滑,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少数情况下,腺瘤可能会分泌甲状腺激素,导致患者出现甲亢症状,如心慌、多汗、消瘦、手抖等。
甲状腺癌:部分患者早期也无明显症状,但肿块往往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有些患者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若侵犯喉返神经,可出现声音嘶哑;侵犯气管,可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
2.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甲状腺腺瘤在超声下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结节,内部回声均匀,可有完整的包膜,周边可见晕环,血流信号一般不丰富。而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则较为复杂,多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结节,内部回声不均匀,常伴有微小钙化,血流信号丰富且杂乱。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这是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方法。甲状腺腺瘤的细胞学检查结果通常显示为良性细胞,细胞形态规则,无异型性。而甲状腺癌的细胞学检查可发现癌细胞,细胞具有明显的异型性,如细胞核增大、核仁明显、核浆比例失调等。
甲状腺功能检查:部分甲状腺腺瘤患者甲状腺功能可能出现异常,如高功能腺瘤可导致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而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功能一般在正常范围,但如果癌肿破坏了甲状腺组织,也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
三、治疗方法
1.甲状腺腺瘤
观察随访:对于较小、无症状且无恶变倾向的甲状腺腺瘤,可定期进行超声和甲状腺功能检查,观察其变化。一般建议每612个月复查一次超声,了解腺瘤大小、形态等变化;同时复查甲状腺功能,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手术治疗:当腺瘤较大,出现压迫症状,如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导致吞咽困难;或者怀疑有恶变可能;以及高功能腺瘤引起甲亢症状时,需要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方式根据腺瘤的大小、位置等因素,可选择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甲状腺癌
手术治疗:手术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癌肿的病理类型、分期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全甲状腺切除术等,同时可能需要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
放射性碘治疗: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常进行放射性碘治疗,以清除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及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降低复发风险。
内分泌治疗: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需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从而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甲状腺结节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现,甲状腺癌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因此,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甲状腺结节,应更加谨慎对待,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如超声、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以明确结节性质。若确诊为甲状腺癌,治疗方案需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2.孕妇:孕妇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有所增加,孕期发现甲状腺结节,首先要评估甲状腺功能,因为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对于超声提示良性且无压迫症状的结节,可在密切监测下继续观察,待分娩后再进一步评估处理。若高度怀疑恶性或出现压迫症状,在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对胎儿影响的情况下,可在孕中期(1624周)进行手术治疗。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合并基础疾病的概率较高。对于甲状腺腺瘤,若选择手术治疗,需充分评估手术耐受性。对于无症状且无恶变倾向的腺瘤,可优先考虑观察随访。若怀疑恶变,在决定治疗方案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预期寿命等因素,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