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盆底肌检查有必要做吗
剖宫产盆底肌检查很有必要。妊娠时胎儿对盆底肌的压迫及激素变化,会使盆底支持结构松弛,即便剖宫产,仍有30%-50%产妇产后出现盆底功能损伤。若不及时干预,日后可能引发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问题,还会影响性生活质量。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产妇对盆底肌影响不同,需进行检查并制定针对性康复方案。此外,年龄较大产妇盆底肌修复困难,有慢性疾病产妇康复需兼顾基础疾病,多次剖宫产产妇盆底损伤风险高且程度重,这些特殊人群在盆底肌检查及康复时都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剖宫产盆底肌检查有必要做
1.生理结构与妊娠影响:盆底肌像一张“吊床”,承托着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脏器。女性妊娠时,随着胎儿生长,子宫重量增加,对盆底肌持续压迫,激素水平变化也会使盆底支持结构松弛,即便剖宫产未经过阴道分娩,这些影响依然存在。有研究表明,妊娠会使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显著提高,约30%-50%的产妇在产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损伤。
2.疾病预防角度:盆底功能受损若不及时发现和干预,日后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压力性尿失禁,表现为咳嗽、大笑、运动时不自主漏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数据显示,未经盆底康复治疗的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尿失禁发生率逐年上升。还有盆腔脏器脱垂,包括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会导致阴道肿物脱出、下腹坠胀等不适。通过产后盆底肌检查,可早期发现盆底功能损伤程度,及时进行康复治疗,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或延缓其进展。
3.性生活质量:盆底肌功能良好有助于维持阴道的紧缩度和性快感。剖宫产产妇若盆底肌松弛,可能影响性生活质量,导致夫妻关系受影响。相关研究发现,产后进行盆底肌康复治疗的女性,性生活满意度较未治疗者有明显提高。
4.个体差异考量: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产妇对盆底肌的影响不同。年龄较大的产妇,盆底肌本身弹性和修复能力相对较弱,妊娠和分娩对其盆底肌损伤可能更严重。有慢性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病史的产妇,盆底肌承受压力更大,损伤风险更高。生活中长期重体力劳动的产妇,也会加重盆底肌负担。因此,即使是剖宫产,进行盆底肌检查,可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针对性康复方案。
二、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年龄较大产妇: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盆底肌修复相对困难。检查发现盆底肌损伤后,康复训练可能需更长时间和更耐心坚持。建议选择适合自身强度的训练方式,避免因急于求成过度训练造成损伤。例如,可从低强度的凯格尔运动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同时,关注自身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方案。因年龄大,身体恢复慢,需更循序渐进。
2.有慢性疾病产妇: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若合并盆底肌损伤,康复过程需兼顾基础疾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时,如采用电刺激等疗法,要告知医生自身疾病情况,以便医生调整参数。因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对电刺激耐受性可能不同,糖尿病患者皮肤感觉可能异常,需防止皮肤损伤感染。
3.多次剖宫产产妇:多次手术对盆底结构破坏相对更大,盆底肌损伤风险更高且程度可能更重。检查后康复方案应更积极,除常规康复训练外,可能需增加康复治疗频次和疗程。同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增加腹压动作,如避免长时间下蹲、搬重物等,因多次手术盆底支撑更薄弱,这些动作易加重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