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的症状
急性胆囊炎的症状多样,包括腹痛,常位于右上腹,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多为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由炎症刺激胆囊引发胃肠反应所致;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严重时体温可超39℃并伴寒战;黄疸,因炎症波及胆管或结石压迫胆管致胆汁排泄受阻引起;还有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及墨菲征阳性等体征。特殊人群中,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儿童症状与成人不同,表述能力有限;孕妇发病会威胁自身及胎儿,用药需谨慎;有胆囊结石病史者发病风险高,日常要注意饮食与运动。
一、腹痛
1.疼痛位置:常位于右上腹,这是因为胆囊在人体右上腹肝脏下方。部分患者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这是由于胆囊的感觉神经与肩部、背部的感觉神经在脊髓节段有重叠,导致疼痛产生牵涉。这种放射痛特点有助于与其他腹部疾病引起的疼痛相鉴别。
2.疼痛性质:多为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绞痛,这是因为胆囊炎症导致胆囊壁张力增加,刺激胆囊壁神经引起。疼痛程度轻重不一,轻者可能仅为隐痛,重者则难以忍受,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
二、恶心、呕吐
1.发生机制:炎症刺激胆囊,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胃肠道反应,导致胃肠蠕动紊乱,进而引发恶心、呕吐。呕吐物通常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伴有胆汁。这种胃肠道症状在急性胆囊炎发作时较为常见,也是患者就诊的常见原因之一。
三、发热
1.体温范围: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8℃39℃之间。这是由于炎症反应刺激机体免疫系统,释放致热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引起发热。少数情况下,若炎症严重,出现胆囊化脓、坏疽等,体温可能超过39℃,甚至出现寒战,此时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密切关注。
四、黄疸
1.出现原因:当炎症波及胆管,或者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压迫胆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就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黄疸的出现往往提示病情较为复杂,可能存在胆管梗阻等情况,需要进一步详细检查评估。
五、其他症状
1.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医生进行体格检查时,按压右上腹胆囊区域,患者会有明显疼痛感,这是因为炎症使胆囊周围组织敏感。若炎症累及腹膜,还会出现反跳痛,即按压后突然抬手,患者疼痛加剧,提示炎症已侵犯到腹膜,病情进展。
2.墨菲征阳性:这是急性胆囊炎特有的体征。检查时,医生以左手拇指放在患者右肋缘与腹直肌外缘交界处,其余四指放在右胸前下方,嘱患者深吸气,如患者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即为墨菲征阳性,对诊断急性胆囊炎具有重要意义。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反应能力下降,急性胆囊炎症状可能不典型。腹痛可能不剧烈,发热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老年人若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胃肠道症状,尤其是既往有胆囊疾病史者,需警惕急性胆囊炎可能,应及时就医检查。因为延误诊断和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胆囊穿孔等,增加治疗难度和死亡风险。
2.儿童:儿童急性胆囊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症状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可能仅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等。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述表现,且伴有发热,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尽量选择对儿童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对儿童有潜在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
3.孕妇:孕期发生急性胆囊炎,不仅会对孕妇自身健康造成威胁,还可能影响胎儿。孕期生理变化使胆囊排空时间延长,胆汁黏稠度增加,更易诱发胆囊炎。孕妇出现右上腹疼痛等疑似症状时,不可自行用药,应立即就医。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时会充分考虑孕妇和胎儿安全,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孕妇自身要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高脂食物,以减少胆囊炎发作风险。
4.有胆囊结石病史者:胆囊结石是急性胆囊炎常见病因,这类人群发生急性胆囊炎风险较高。日常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适当运动。一旦出现右上腹疼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因为胆囊结石反复刺激胆囊壁,容易导致胆囊炎症反复发作,长期炎症刺激还可能增加胆囊癌变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