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的症状有哪些
慢性骨髓炎症状及注意事项如下:全身症状在静止期多不明显,急性发作时会发热(体温可达38℃及以上)、寒战、全身乏力、食欲减退,不同年龄阶段表现有差异,儿童发热明显,老年人乏力等突出,有慢性病患者症状更严重。局部症状包括持续性隐痛(劳累等时加剧,部位固定,女性及体力劳动者感受更甚)、局部肿胀(因炎症充血渗出,肥胖患者不易察觉)、窦道形成(脓肿破溃或术后形成,分泌物有变化且长期不愈,有皮肤病史者更难愈合)、死骨排出(大小形状不一,是难治愈原因之一)。此外,儿童若有不明症状需警惕,老年人治疗要加强营养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有慢性病史患者要控制基础疾病,女性特殊时期要注意卫生及谨慎用药。
一、全身症状
慢性骨髓炎患者在静止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但在急性发作时,可能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8℃甚至更高,同时伴有寒战,这是身体对感染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发作期还可能出现全身乏力,身体感到极度疲倦,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与炎症消耗身体能量有关。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食欲减退,由于炎症刺激及身体不适,导致胃肠道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进食。
不同年龄阶段,全身症状表现略有差异。儿童患者发热可能更为明显,且体温波动较大,因其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对感染的反应更为强烈。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发热可能相对不典型,而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可能更为突出,因其身体储备能力较差,炎症对全身机能的影响更易显现。有慢性疾病史(如糖尿病)的患者,急性发作时全身症状可能更严重且难以控制,因为糖尿病等疾病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组织修复能力。
二、局部症状
1.局部疼痛
疼痛是慢性骨髓炎常见的局部症状,多为持续性隐痛,在劳累、活动或急性发作时疼痛加剧。这是由于炎症刺激骨膜及周围组织,导致神经末梢受激惹。疼痛部位较为固定,一般位于病变骨骼处。例如,若病变在胫骨,疼痛就主要集中在胫骨部位。不同性别患者,疼痛感受可能存在差异,女性患者可能对疼痛更为敏感。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运动量大的人群,由于病变部位反复受力,疼痛发作可能更频繁且程度更重。
2.局部肿胀
病变部位常出现肿胀,这是因为炎症导致局部充血、渗出,组织间隙液体增多。肿胀程度可轻可重,轻者可能仅表现为局部皮肤稍显饱满,重者则可出现明显隆起,皮肤发亮。肿胀一般与疼痛部位一致,持续存在。对于肥胖患者,由于皮下脂肪较厚,肿胀可能不太容易早期察觉,但实际肿胀程度可能并不轻。
3.窦道形成
慢性骨髓炎病程较长时,常可在皮肤表面形成窦道。窦道是由于脓肿向皮肤表面破溃,或手术引流后,在软组织与骨质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窦道口可有脓性分泌物排出,分泌物的量和性状会有所变化,有时呈稀薄水样,有时则较为浓稠,且可能伴有异味。窦道长期不愈合,反复发作,这是慢性骨髓炎的一个典型特征。窦道的存在增加了细菌再次侵入的机会,使感染难以彻底控制。有皮肤疾病史(如湿疹、银屑病等)的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更易形成窦道且窦道愈合更困难。
4.死骨排出
在慢性骨髓炎的发展过程中,部分骨质由于炎症破坏,血供中断,会形成死骨。死骨可通过窦道排出体外,排出的死骨大小、形状不一,小的可能如米粒,大的则可能呈片状或块状。死骨排出时,患者可能会感觉到窦道口有异物感,或在排出物中发现类似骨质的物质。死骨的存在也是导致慢性骨髓炎难以治愈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死骨无法自行修复,且会持续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
温馨提示:
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变化,因儿童表述能力有限,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不愿活动肢体等情况,要警惕慢性骨髓炎的可能。儿童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慢性骨髓炎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导致肢体发育畸形。
老年人身体恢复能力较差,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周期长,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提高身体抵抗力,以促进病情恢复。同时,由于老年人多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在用药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有慢性病史(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患者,在治疗慢性骨髓炎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例如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会加重骨髓炎病情。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选择对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女性患者在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身体抵抗力会有所下降,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的风险可能增加。经期要注意保持局部卫生,避免感染加重。孕期用药需特别谨慎,很多治疗骨髓炎的药物可能对胎儿有潜在影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