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窘迫是什么意思
胎儿窘迫是胎儿在子宫内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急性多发生于分娩期,原因有脐带异常、胎盘早剥等;慢性常发生在妊娠晚期,与母体疾病、胎盘功能减退等有关。临床表现包括胎心率、羊水胎粪污染、胎动异常。诊断依靠电子胎心监护等方法。治疗上,急性胎儿窘迫需一般处理、病因治疗及尽快终止妊娠;慢性则是一般治疗和适时终止妊娠。同时,高龄、有不良孕产史、多胎妊娠孕妇属于特殊人群,应加强产检与自我监护。
一、胎儿窘迫的定义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这是一种在孕期较为严重的情况,需引起高度重视。
二、胎儿窘迫的分类及原因
1.急性胎儿窘迫
原因:多发生在分娩期。常见原因包括脐带异常,如脐带脱垂、脐带绕颈、脐带打结等,这些情况会阻碍脐带血液循环,导致胎儿急性缺氧;胎盘早剥,胎盘从子宫壁提前分离,影响胎儿血供;宫缩过强且持续时间过长,使子宫胎盘血流减少,胎儿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孕妇低血压、休克等情况,也会造成母体血液灌注不足,间接影响胎儿氧供。
2.慢性胎儿窘迫
原因:常发生在妊娠晚期。主要与母体因素有关,如孕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导致胎盘血管痉挛,胎盘血流灌注减少;糖尿病孕妇的微血管病变,影响胎盘的物质交换;孕妇严重贫血,携氧能力下降,导致胎儿缺氧。另外,胎儿自身严重心血管疾病、胎儿畸形等,也会引起慢性胎儿窘迫。胎盘功能减退也是慢性胎儿窘迫的重要原因,如过期妊娠时,胎盘老化,功能下降,无法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
三、胎儿窘迫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临床表现
胎心率异常:这是胎儿窘迫最明显的临床征象。正常胎心率为110160次/分,急性胎儿窘迫初期,胎心率可>160次/分;若缺氧未纠正或加重,胎心率可<110次/分。慢性胎儿窘迫时,胎心率可长时间低于110次/分。
羊水胎粪污染:胎儿缺氧时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使肠蠕动增加及肛门括约肌松弛,导致胎粪排入羊水中。羊水污染可分为3度:Ⅰ度浅绿色,常见胎儿慢性缺氧;Ⅱ度深绿色或黄绿色,提示胎儿急性缺氧;Ⅲ度呈棕黄色、黏稠,表明胎儿严重缺氧。
胎动异常:胎动是胎儿在宫内的活动。急性胎儿窘迫初期,胎动可频繁,随缺氧加重,胎动逐渐减少甚至消失。慢性胎儿窘迫时,胎动常表现为进行性减少。
2.诊断方法
电子胎心监护:通过监测胎心率的变化,评估胎儿在宫内的情况。如出现频繁的晚期减速、重度变异减速等,提示胎儿窘迫。
胎儿生物物理评分:综合监测胎动、胎儿呼吸运动、胎儿肌张力、羊水量及电子胎心监护等项目,对胎儿宫内健康状况进行评分。810分为正常,47分为可疑胎儿窘迫,03分为胎儿窘迫。
脐动脉血气分析: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娩出后立即取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若pH<7.20,PO?降低,PCO?升高,提示胎儿窘迫。
四、胎儿窘迫的治疗
1.急性胎儿窘迫
一般处理:产妇取左侧卧位,吸氧,停用缩宫素等可能影响子宫胎盘血流的药物,纠正孕妇低血压等,以改善胎儿氧供。
病因治疗:如因脐带脱垂,需立即进行剖宫产终止妊娠;若为宫缩过强,可使用宫缩抑制剂缓解宫缩。
尽快终止妊娠:根据产程进展及胎儿情况,若宫口未开全,胎儿窘迫严重,应立即行剖宫产术;若宫口已开全,胎头双顶径已达坐骨棘平面以下,可行阴道助产术。
2.慢性胎儿窘迫
一般治疗:孕妇左侧卧位,吸氧,积极治疗孕妇合并症或并发症,如控制孕妇血压、血糖等。
适时终止妊娠:根据孕周、胎儿成熟度及胎儿窘迫程度,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时机终止妊娠。若孕周小,胎儿不成熟,可在促胎肺成熟后终止妊娠;若孕周已足,胎儿成熟,应尽快终止妊娠。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高龄孕妇:随着年龄增加,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合并症的风险升高,这些疾病易导致胎儿窘迫。因此,高龄孕妇应更加严格地进行产前检查,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相关疾病。一旦出现胎动异常等胎儿窘迫可能的迹象,应及时就医。
2.有不良孕产史孕妇:如曾有胎儿窘迫史、不明原因流产史等孕妇,再次发生胎儿窘迫的风险相对较高。此类孕妇孕期需加强自我监护,学会正确数胎动,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尤其是加强胎儿监护相关项目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胎儿异常情况。
3.多胎妊娠孕妇:多胎妊娠时,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增多,且子宫张力大,易导致胎盘早剥、胎膜早破等情况,增加胎儿窘迫的发生风险。孕妇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营养,定期产检,密切关注胎儿生长发育及胎盘、羊水等情况,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