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是怎么形成的
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好发于长期受压及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其主要原因包括压力、摩擦力、剪切力、潮湿、营养不良等,预防方法包括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营养、健康教育等,治疗方法包括减压、保湿、清洁、清创、抗感染、手术等。
1.原因
压力:长期卧床、坐轮椅等,身体的某一部位受到持续的压力,如骶尾部、足跟等。
摩擦力:身体在移动过程中,皮肤与床面、轮椅等物体之间产生摩擦力,导致皮肤受损。
剪切力:身体在翻动、移动时,皮肤与床面、衣物等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力量,容易导致皮肤损伤。
潮湿:皮肤长期受到潮湿的刺激,如尿液、粪便等,容易导致皮肤感染。
营养不良:身体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营养不良,容易发生褥疮。
其他因素:年龄、身体状况、治疗方法等也可能影响褥疮的发生。
2.好发部位
仰卧位:好发于骶尾部、足跟、肩胛部等。
侧卧位:好发于耳部、肩峰、肘部、髋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等。
俯卧位:好发于面颊部、耳廓、肩峰、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嵴、膝部、足尖部等。
3.分期
第I期:皮肤完整,发红,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压之不褪色,常局限于骨突出部位。
第II期:表皮和部分真皮缺失,表现为水疱、破皮或浅表溃疡,无感染。
第III期:全层皮肤缺失,但肌肉、肌腱和骨骼尚未暴露,可有潜行和窦道。
第IV期: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伴有肌肉、肌腱和骨骼的暴露,可能存在感染。
4.预防
定期翻身: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长时间受压。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清理大小便,避免潮湿刺激。
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促进伤口愈合。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褥疮的预防知识,提高预防意识。
5.治疗
第I期和第II期:可采用减压、保湿、清洁等方法,促进皮肤愈合。
第III期和第IV期:需要进行清创、抗感染、手术等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
总之,褥疮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预防是关键,一旦发生褥疮,应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对于长期卧床、坐轮椅等患者,应加强护理,定期检查皮肤,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了解褥疮的预防和治疗知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