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是什么病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主要由胆石症与胆道感染、酒精、暴饮暴食、高脂血症等因素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严重者可出现胰腺脓肿、假性囊肿、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血尿淀粉酶、脂肪酶、腹部超声、CT等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关键是积极治疗胆道疾病、避免酗酒和暴饮暴食、积极控制高脂血症。
一、病因
1.胆石症与胆道感染
胆石症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之一,胆道感染可导致Oddi括约肌痉挛,使胆汁反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引起胰腺自身消化。
2.酒精
长期酗酒可导致胰腺损伤,使胰液分泌增加,胰管内压增高,诱发急性胰腺炎。
3.暴饮暴食
大量进食油腻食物或饮酒后,可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液,导致胰腺自身消化。
4.高脂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导致胰腺微循环障碍,诱发急性胰腺炎。
5.其他
如感染、手术、创伤、药物等因素也可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二、症状
1.腹痛
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多位于上腹部,可向腰背部放射,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部分患者腹痛可向肩部或两侧胁腹部放射。
2.腹胀
常于腹痛后出现,可逐渐加重。
3.恶心、呕吐
呕吐后腹痛不能缓解,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部分患者可呕吐胆汁。
4.发热
体温一般在38℃左右,多为中度发热,若合并胆道感染,则可出现寒战、高热。
5.其他
三、检查
1.血尿淀粉酶
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数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高峰,48小时后开始下降,持续3~5天。尿淀粉酶在发病后12~14小时开始升高,下降缓慢,持续1~2周。
2.脂肪酶
血清脂肪酶在发病后24小时开始升高,可持续5~10天,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腹部超声
可发现胰腺肿大、回声减低等改变,有助于诊断急性胰腺炎。
4.CT
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发现胰腺坏死、渗出等改变。
5.其他
如血糖、血钙、血气分析等检查,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四、治疗
1.一般治疗
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2.药物治疗
(1)抑酶药:如奥曲肽、生长抑素等,可抑制胰腺分泌。
(2)抑酸药:如奥美拉唑等,可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
(3)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甲硝唑等,可预防和治疗感染。
(4)对症治疗:如疼痛剧烈者,可给予镇痛药物;有胆道梗阻者,可行胆道引流术。
3.内镜治疗
对于胆源性胰腺炎,可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解除胆道梗阻。
4.手术治疗
对于胰腺坏死感染、胰腺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可行手术治疗。
五、预防
1.积极治疗胆道疾病,避免胆道感染。
2.避免酗酒和暴饮暴食。
3.积极控制高脂血症。
4.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总之,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一旦发生,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