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尿失禁临床表现及症状
压力性尿失禁主要临床表现为在腹压突然增加时漏尿,还常伴有尿频、尿急。不同人群症状各有特点,女性因生理结构及妊娠分娩等因素更易患病,且易有心理负担;男性多在前列腺手术后出现,会有心理压力及局部皮肤问题;老年人因盆底肌松弛、慢性疾病等发病率高,症状复杂且易引发并发症。温馨提示,孕妇及产后女性应控制体重、尽早盆底肌康复训练;老年人群要积极治疗慢性疾病、保持会阴部清洁;有盆底手术史人群需按医嘱康复训练并定期复查。
一、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临床表现及症状
1.漏尿:这是压力性尿失禁最典型的症状。在腹压突然增加的情况下,如咳嗽、打喷嚏、大笑、运动(如跑步、跳跃等)时,尿液会不自主地从尿道流出。漏尿量因人而异,轻者可能仅为几滴,重者可能有较多尿液流出,甚至湿透内裤。例如,有的患者在连续咳嗽几声后,就会感觉到内裤有潮湿感,这就是少量漏尿的表现;而在进行跳绳等剧烈运动时,可能会有明显的尿液流出,需要及时更换衣物。
2.尿频:许多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会出现尿频症状,即排尿次数增多。正常成年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若超过此范围则可能为尿频。这是因为尿液不自主流出后,尿道黏膜受到刺激,产生尿意,促使患者频繁排尿。
3.尿急:部分患者会伴有尿急症状,即突然出现强烈的排尿欲望,且难以控制,必须立即排尿,否则就可能发生漏尿。比如在听到流水声等情况下,会迅速产生强烈的排尿冲动,需要赶紧寻找厕所。
二、不同人群压力性尿失禁症状特点
1.女性: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盆底肌相对薄弱,尤其是经历过妊娠、分娩的女性,盆底肌受到损伤,压力性尿失禁更为常见。女性患者除上述典型症状外,可能还会因为漏尿问题,在社交场合产生尴尬、焦虑等心理负担,影响生活质量。例如,有些女性会因为担心漏尿而避免参加聚会、运动等社交活动。
2.男性:男性压力性尿失禁相对少见,多发生在前列腺手术后,如前列腺癌根治术等。术后由于尿道括约肌功能受损,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症状。男性患者可能会因排尿问题而产生心理压力,担心影响自身形象和生活能力,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漏尿可能导致局部皮肤问题,如湿疹等。
3.老年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盆底肌松弛,尿道黏膜萎缩,加上可能存在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便秘等),导致腹压长期升高,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率较高。老年人可能还伴有其他泌尿系统问题,如前列腺增生(男性)、膀胱功能减退等,使症状更为复杂。而且老年人行动不便,在出现漏尿时不能及时处理,容易引发皮肤感染等并发症。
三、温馨提示
1.孕妇及产后女性:孕期要注意控制体重,避免胎儿过大增加盆底肌负担。产后应尽早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如凯格尔运动等,帮助恢复盆底肌功能。这是因为孕期腹部重量增加,会对盆底肌造成持续压力,而产后及时康复训练有助于预防和改善压力性尿失禁。
2.老年人群: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如控制慢性咳嗽、缓解便秘,以减少腹压增加的因素。同时,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防止因漏尿引发皮肤问题。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慢性疾病可能加重压力性尿失禁症状,而保持局部清洁可降低感染风险。
3.有盆底手术史人群:术后应按照医生指导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复查。手术可能对盆底结构和功能造成影响,规范的康复训练和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压力性尿失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