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IK治疗近视眼手术的原理是什么
LASIK治疗近视眼手术基于对角膜组织精确切削与重塑以改变其屈光状态来矫正近视。角膜承担眼约2/3屈光力,近视因眼轴变长或角膜曲率大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手术用准分子冷激光精确气化切削角膜基质层,改变其曲率,再复位角膜瓣。特殊人群需注意,未成年人眼球发育未稳、近视度数不稳定不适合;孕妇及哺乳期女性激素水平变化影响角膜且术后用药有潜在风险;患圆锥角膜等眼部疾病及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者,手术可能加重病情或引发并发症,需经评估后再考虑是否手术。
一、LASIK治疗近视眼手术的原理概述
LASIK,即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是一种常见的近视矫正手术。其原理主要基于对角膜组织的精确切削与重塑,以改变角膜的屈光状态,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二、具体原理细节
1.角膜的屈光作用:眼睛就像一个精密的光学仪器,角膜是光线进入眼内的第一道屈光介质,在整个眼屈光系统中,角膜承担了约2/3的屈光力。正常情况下,平行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等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形成清晰的图像。而近视患者,由于眼轴变长或角膜曲率过大等原因,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导致视物模糊。
2.准分子激光切削:LASIK手术使用的准分子激光是一种冷激光,其波长为193纳米,这种激光能够精确地打断角膜组织分子间的化学键,实现对角膜组织的气化切削,且对周围组织热损伤极小。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首先会制作一个角膜瓣,掀开角膜瓣后,利用准分子激光根据患者术前检查确定的近视度数,对角膜基质层进行精确切削。例如,如果患者近视度数较高,需要切削的角膜基质层组织相对较多,通过改变角膜的曲率,使其变平,从而减弱角膜的屈光力,让光线能够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改善视力。
3.角膜瓣复位:切削完成后,将制作的角膜瓣复位,角膜瓣会在术后逐渐愈合。角膜瓣的制作方式早期多采用机械刀,现在更多使用飞秒激光制作,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更加精确、厚度均匀,术后角膜瓣与基质层贴合更好,恢复更快,安全性更高。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眼球仍处于发育阶段,近视度数可能不稳定。一般建议18岁以上,且近视度数稳定(每年近视度数增长不超过50度)至少2年的人群才考虑进行LASIK手术。这是因为如果在眼球发育未稳定时进行手术,术后随着眼球的继续发育,近视度数可能再次出现变化,影响手术效果。
2.孕妇及哺乳期女性:孕期和哺乳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可能会影响角膜的生理状态,如角膜厚度、曲率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此外,术后可能需要使用一些眼药水等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或婴儿产生潜在影响。因此,建议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在结束妊娠及哺乳后再考虑手术。
3.患有某些眼部疾病者:如患有圆锥角膜、青光眼、严重干眼症、眼部感染等疾病的人群不适合进行LASIK手术。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本身存在进行性变薄扩张,手术可能会加速病情发展,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青光眼患者眼压较高,手术可能会进一步影响眼部房水循环,加重病情;严重干眼症患者泪液分泌不足或泪膜稳定性差,术后可能会加重干眼症状,影响角膜愈合及视力恢复;眼部感染时进行手术,可能会导致感染扩散,引发更严重的眼部炎症。
4.患有全身性疾病者:像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身体抵抗力下降,术后感染风险增加,且糖尿病可能影响角膜神经修复,导致角膜知觉减退,影响角膜瓣愈合;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的患者,免疫系统紊乱,术后发生角膜溶解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因此,这些全身性疾病患者需在病情稳定、经过相关科室医生评估后,再考虑是否适合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