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石症怎么办
尿石症的治疗、预防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如下:治疗方面,保守治疗适用于小结石且满足特定条件者,措施有大量饮水与增加活动;药物治疗依结石成分选药,如尿酸结石用碱化尿液药等;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用于特定大小结石,但有禁忌人群;手术治疗包含输尿管镜、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及开放手术,开放手术目前少用。预防上,饮食调整要增加液体摄入、合理调整钙摄入、减少草酸及蛋白质摄入、限制钠盐摄入,高危人群需定期体检。特殊人群中,儿童尿石症虽少见但发病率上升,倾向保守和微创治疗,要培养良好饮水习惯;孕妇因生理变化易患尿石症,诊断治疗需谨慎,多保守治疗;老年人因合并基础疾病增加治疗复杂性,治疗前要全面评估,预防时要适当活动、多饮水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一、尿石症的治疗
1.保守治疗:适用于结石较小(一般直径小于0.6厘米)、表面光滑、结石以下尿路无梗阻且结石未引起尿路完全梗阻,停留于局部少于2周者。具体措施包括大量饮水,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以稀释尿液,减少晶体沉积,促进小结石排出;适当增加活动量,如跳绳、跑步等,有助于结石的移动和排出。
2.药物治疗:根据结石成分,可选择不同药物。尿酸结石患者,可使用枸橼酸氢钾钠、碳酸氢钠等碱化尿液药物,使尿液pH值维持在6.56.8之间,利于尿酸结石溶解;胱氨酸结石患者,碱化尿液使pH值大于7.8,同时可使用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降低胱氨酸的浓度。钙结石患者,可口服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减少尿钙排泄。
3.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通过X线或超声对结石进行定位,利用高能冲击波聚焦后作用于结石,使结石裂解成小块,随尿液排出体外。但该方法不适用于结石远端尿路梗阻、妊娠、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
4.手术治疗:
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对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ESWL治疗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等适用。通过输尿管镜经尿道、膀胱进入输尿管,找到结石后,利用激光或气压弹道等将结石击碎并取出。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主要用于大于2厘米的肾结石、鹿角形结石等。在腰部建立经皮肾通道,通过肾镜进入肾脏,利用碎石工具将结石击碎并取出。
开放手术:目前因创伤较大,较少应用。仅在上述方法无法实施,或存在尿路解剖结构异常等特殊情况下选用。
二、尿石症的预防
1.饮食调整:
增加液体摄入: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3000毫升以上,以降低形成结石物质的浓度,减少晶体沉积。除白开水外,也可适量饮用柠檬水等。
调整钙摄入:并非完全限制钙摄入,对于正常钙摄入人群,无需刻意减少钙摄入。但高钙尿症患者,需适当限制含钙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
减少草酸摄入:草酸钙结石患者,应避免食用菠菜、甜菜、茶、杏仁、花生、欧芹、红茶等富含草酸的食物。
控制蛋白质摄入:高蛋白饮食可增加尿钙、草酸和尿酸的排泄,应适量摄入,如瘦肉、鱼类等,避免过量。
限制钠盐摄入:高钠饮食可增加尿钙排泄,每日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
2.定期体检:对于有尿石症家族史、代谢异常等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泌尿系统超声、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结石,及时干预。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尿石症相对少见,但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儿童的尿路相对狭窄,结石更易引起梗阻和感染。若发现儿童有排尿困难、血尿、哭闹不安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上,更倾向于保守治疗和微创治疗,减少对儿童身体发育的影响。在预防方面,要培养儿童良好的饮水习惯,避免过度食用高糖、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2.孕妇:孕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和输尿管受压,易发生尿石症。孕妇若出现腰腹部疼痛、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但诊断和治疗需谨慎。超声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尽量避免使用有辐射的检查。治疗上,多采用保守治疗,以缓解症状、控制感染为主,必要时可放置输尿管支架管解除梗阻,待分娩后再进一步处理结石。
3.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增加了尿石症治疗的复杂性。在治疗前,需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老年人肾功能有所减退,用药时要注意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在预防方面,鼓励老年人适当活动,多饮水,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血糖、血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