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尿石症
尿石症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针对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一般治疗有大量饮水使尿量超2000ml以上,依人群差异调整,调整饮食,如限制草酸、钠盐摄入,增加蔬果粗粮等,合理摄入钙;药物治疗分溶石治疗(尿酸、胱氨酸结石碱化尿液等)和排石治疗(用α受体阻滞剂);手术治疗有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适用于特定大小结石,部分人群不适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分硬镜和软镜,适用不同部位结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用于大结石,创伤大)、开放手术(应用少);特殊人群中,儿童治疗谨慎选药和手术方式,培养良好习惯;孕妇首选保守治疗,必要手术选孕中期;老年人全面评估,注意药物和基础病,选合适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大量饮水:增加尿量,稀释尿液中形成结石物质的浓度,减少晶体沉积,促进小结石排出。建议每天饮水量使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以降低结石复发风险。不同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人群有所差异,例如活动量大、出汗多的人群需适当增加饮水量;老年人肾脏浓缩功能减退,也应保证足够饮水。
2.调整饮食:
限制草酸摄入:菠菜、甘蓝、杏仁、花生、甜菜、红茶等富含草酸,草酸钙结石患者应适当减少此类食物摄入。
限制钠盐摄入:高钠饮食可增加尿钙排泄,每天钠摄入量应少于2g。
增加水果、蔬菜、粗粮及纤维素摄入:有利于减少结石形成。不同病史患者有所不同,例如痛风患者形成尿酸结石风险高,除上述饮食调整外,还需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摄入。
合理摄入钙:以往认为减少钙摄入可预防结石,现研究表明,正常范围或适当增加钙摄入(8001200mg/d),可在肠道与草酸结合,减少草酸吸收及草酸钙结石形成,但高钙血症患者除外。不同年龄段钙摄入需求不同,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钙需求量较大,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钙。
二、药物治疗
1.溶石治疗:
尿酸结石:可口服枸橼酸氢钾钠、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使尿液pH值维持在6.56.8,利于尿酸结石溶解。
胱氨酸结石:碱化尿液使pH值达7.5以上,同时口服枸橼酸氢钾钠,部分胱氨酸结石可溶解。
2.排石治疗: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可松弛输尿管下段平滑肌,促进结石排出。
三、手术治疗
1.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适用于直径小于2cm的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通过冲击波聚焦击碎结石,随尿液排出。但对于过于肥胖、骨骼畸形影响定位,或存在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适用。不同年龄患者需谨慎评估,儿童因泌尿系统尚在发育阶段,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2.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包括输尿管硬镜和输尿管软镜手术。输尿管硬镜适用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输尿管软镜可弯曲,能到达肾脏各盏,适用于直径小于2cm的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通过输尿管镜直视下碎石取石,对患者创伤较小。
3.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适用于直径大于2cm的肾结石,尤其是鹿角形结石。经皮穿刺建立通道进入肾脏,在肾镜下碎石取石。该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4.开放手术:目前应用较少,仅在结石远端尿路存在梗阻、其他治疗方式失败或无条件进行上述手术时考虑。如肾盂切开取石术、肾实质切开取石术等。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尿石症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治疗需谨慎。由于儿童泌尿系统发育不完善,药物选择及剂量需严格遵医嘱,尽量避免使用有潜在肾毒性药物。手术治疗时,需考虑对儿童肾脏发育及功能的长期影响,优先选择创伤小、对肾功能影响小的治疗方式。例如ESWL在儿童应用时,能量设置需低于成人,严格控制冲击次数。日常应培养儿童良好饮水习惯,避免高糖、高盐饮食,预防结石复发。
2.孕妇:孕期患尿石症处理较为棘手,因考虑胎儿安全,许多检查和治疗受限。首选保守治疗,如大量饮水、适当活动促进结石排出,疼痛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缓解。如需手术,尽量选择在孕中期进行,此时胎儿相对稳定,可选择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或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但手术操作需轻柔,减少对子宫刺激。孕期应定期产检,监测泌尿系统情况及胎儿发育。
3.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增加了尿石症治疗难度。治疗前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方案。药物治疗时,需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及对基础疾病影响。手术治疗需谨慎评估手术耐受性,选择创伤小、恢复快的方式。日常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适当活动,避免因活动减少导致尿液引流不畅,增加结石形成风险。同时,关注老年人心理状态,给予支持和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