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病是肠道蛔虫病的常见并发症,由肠道蛔虫窜入胆道所致,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其主要症状有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关键是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
胆道蛔虫病的主要症状包括:
1.上腹部疼痛: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或右上腹,呈阵发性加剧,可放射至右肩部或背部。
2.恶心、呕吐:常伴有呕吐,呕吐物可为蛔虫或蛔虫卵。
3.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
4.黄疸:少数患者可因蛔虫堵塞胆道导致胆汁引流不畅,出现黄疸。
胆道蛔虫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B超、CT、血常规等。
胆道蛔虫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解痉止痛、驱虫等。
2.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较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方法主要包括胆总管探查取虫、T管引流等。
预防胆道蛔虫病的关键是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的蔬菜、瓜果要洗净,不喝生水。此外,定期驱虫也有助于预防胆道蛔虫病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是胆道蛔虫病的高发人群。由于儿童的表达能力有限,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腹部症状,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儿童驱虫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使用过量药物导致中毒。
总之,胆道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及时诊断和治疗是关键。预防胆道蛔虫病的发生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