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浸润性乳腺癌
浸润性乳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与激素水平失衡、基因突变、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案应根据肿瘤情况制定,预后与肿瘤大小、分级、分子分型、治疗方法等因素有关,预防方法主要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筛查。
1.病因
目前,浸润性乳腺癌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
激素水平: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阳性的浸润性乳腺癌与体内激素水平失衡有关。
基因突变:BRCA1、BRCA2等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生活方式:长期高能量饮食、缺乏运动、饮酒、吸烟等生活方式因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其他因素:初潮早、绝经晚、未生育、未哺乳等也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2.症状
浸润性乳腺癌的症状通常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常见的症状包括:
乳房肿块:多数为无痛性肿块,质地坚硬,形状不规则,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乳房皮肤改变:如皮肤凹陷、酒窝征、橘皮样改变等。
乳头溢液:乳头可有血性、浆液性或水样分泌物。
乳头、乳晕改变:乳头回缩、抬高,乳晕颜色加深,甚至出现湿疹样改变。
腋窝淋巴结肿大:腋窝可触及质地硬、活动度差的肿大淋巴结。
3.诊断
浸润性乳腺癌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多种方法。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
乳腺X线摄影: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可发现较小的肿块和钙化灶。
超声检查:可用于评估肿块的大小、形态、血流情况等。
磁共振成像(MRI):对乳腺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可用于发现隐匿性乳腺癌。
病理检查:是确诊浸润性乳腺癌的金标准,通过对切除或穿刺活检的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HER2状态、Ki-67指数等。
4.治疗
浸润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案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分子分型、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综合制定。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
手术治疗:包括保乳手术和乳房切除术,术后可能需要进行放疗。
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紫杉醇、多西他赛、环磷酰胺等,可通过静脉输注或口服给药。
放疗:利用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或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
内分泌治疗:通过抑制雌激素的作用来治疗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常用的药物包括他莫昔芬、来曲唑等。
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进行治疗,如HER2阳性的乳腺癌可使用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
5.预后
浸润性乳腺癌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肿瘤的大小、分级、分子分型、治疗方法等。早期浸润性乳腺癌的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
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治疗反应等也会影响预后。治疗后定期复查和随访对于监测病情、及时发现复发转移非常重要。
6.预防
目前,乳腺癌的预防方法主要包括: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等。
定期筛查: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进行一次乳腺X线检查,高危人群可提前筛查。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乳腺疾病应及时就医,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总之,浸润性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非常重要。女性应关注自身健康,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