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扩张是什么原因
输尿管扩张的原因包括输尿管梗阻性因素(如结石、狭窄、肿瘤、外压迫等)、输尿管动力性因素(如神经源性膀胱、先天性巨输尿管等)及其他因素(如膀胱输尿管反流、医源性因素)。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先天性输尿管扩张需密切随访,谨慎用药;孕妇因子宫压迫致生理性输尿管扩张,有症状应就医且勿自行用药;老年人因基础疾病易致输尿管扩张,需积极治疗基础病、谨慎用药并预防结石。
一、输尿管扩张的原因
1.输尿管梗阻性因素
输尿管结石:结石是导致输尿管梗阻进而引起输尿管扩张常见原因。结石可在输尿管任何部位嵌顿,阻碍尿液正常通过。研究显示,约60%的输尿管梗阻由结石引起。结石刺激输尿管壁,不仅造成梗阻,还可引发局部炎症,进一步加重输尿管的狭窄和扩张。例如,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由于此处管径相对狭窄,结石更容易停留,梗阻导致肾盂内压力升高,使得输尿管被动扩张。
输尿管狭窄:先天性输尿管狭窄,多因胚胎发育异常,如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可使尿液流出不畅,导致输尿管扩张。后天性输尿管狭窄,常由手术损伤、输尿管周围炎症粘连等引起。有研究表明,盆腔手术史患者,因手术操作影响输尿管血供或直接损伤输尿管,术后输尿管狭窄发生率约为1%2%,进而导致输尿管扩张。
输尿管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输尿管息肉等良性肿瘤可阻塞输尿管管腔;输尿管癌等恶性肿瘤不仅会造成管腔堵塞,还会侵犯输尿管壁,影响其正常蠕动功能。输尿管肿瘤引起的梗阻进展相对缓慢,但随着肿瘤增大,梗阻逐渐加重,输尿管扩张也越发明显。
输尿管外压迫:
血管压迫:如胡桃夹现象,左肾静脉受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压迫,影响左输尿管血液回流,可导致左侧输尿管扩张。此外,异位血管压迫输尿管也时有发生,多因血管走行异常,压迫输尿管造成梗阻。
邻近器官病变压迫:盆腔肿瘤(如子宫肿瘤、卵巢肿瘤)、腹膜后肿瘤等可压迫输尿管。例如,晚期宫颈癌患者,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压迫输尿管,约30%4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输尿管扩张。
2.输尿管动力性因素
神经源性膀胱:各种原因导致支配膀胱和输尿管的神经功能障碍,如脊髓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等,使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膀胱内压力异常升高,尿液反流至输尿管,引起输尿管扩张。脊髓损伤患者中,约40%50%会并发神经源性膀胱,进而出现输尿管扩张。
先天性巨输尿管:为输尿管末端肌肉结构发育异常,导致输尿管蠕动功能减弱或丧失,尿液排空障碍,使输尿管呈进行性扩张。这种疾病多在儿童期被发现,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
3.其他因素
膀胱输尿管反流:正常情况下,输尿管膀胱连接处有抗反流机制,可防止尿液逆流。当该机制受损,如膀胱三角区及输尿管下端肌肉发育不良、输尿管开口异常等,尿液可从膀胱反流至输尿管,引起输尿管扩张。小儿泌尿系统感染中,约30%50%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反复的反流可导致输尿管及肾盂积水扩张。
医源性因素:输尿管插管、输尿管镜检查等操作,若操作不当,可损伤输尿管,导致局部水肿、狭窄,引起输尿管扩张。此外,盆腔放疗后,输尿管受放射性损伤,可出现纤维化、狭窄,进而导致输尿管扩张。
二、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输尿管扩张,尤其是先天性因素导致者,如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先天性巨输尿管等,需密切随访。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输尿管扩张可能影响肾功能及肾脏发育。定期进行超声、肾功能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例如,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患儿,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患侧肾功能受损,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同时,儿童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对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
2.孕妇:孕期因子宫增大,可压迫输尿管,尤其是右侧输尿管,导致生理性输尿管扩张。孕妇应注意休息,采取左侧卧位,以减轻子宫对输尿管的压迫。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因部分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治疗。
3.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糖尿病神经病变可导致神经源性膀胱,高血压可引起肾脏小动脉硬化,影响肾功能,进而增加输尿管扩张风险。老年人若出现输尿管扩张,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血糖、血压。同时,由于老年人肾功能有不同程度减退,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此外,老年人因活动量减少,容易发生泌尿系统结石,应鼓励适当活动,多饮水,预防结石形成,减少因结石导致输尿管扩张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