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尿失禁是什么意思
假性尿失禁即充溢性尿失禁,因膀胱排尿功能障碍致尿液潴留、膀胱内压超尿道阻力而尿液不自主溢出。病因包括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神经源性膀胱、膀胱结石等。症状有尿液不自主溢出、排尿困难、尿频尿急。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尿动力学检查等。治疗方法有导尿、药物、手术、康复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及术后护理;儿童优先保守治疗;孕妇避免用药物和辐射检查;有基础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需控血糖、防感染。
一、定义
假性尿失禁,又称充溢性尿失禁,指膀胱内充满尿液,当膀胱内压力超过尿道阻力时,尿液不自主地溢出。它并非真正的尿失禁,而是因各种原因导致膀胱排尿功能障碍,尿液潴留,膀胱过度充盈后,少量尿液从尿道口溢出。
二、病因
1.前列腺增生:常见于老年男性,前列腺组织增生压迫尿道,使尿道阻力增加,导致排尿困难,尿液逐渐潴留,引发假性尿失禁。数据显示,6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增生发病率超50%,80岁时可达83%。
2.尿道狭窄:多因尿道外伤、感染等引起,尿道管腔变窄,阻碍尿液排出,造成膀胱尿液积聚,进而出现假性尿失禁。尿道狭窄患者中,外伤性尿道狭窄约占90%。
3.神经源性膀胱:由神经系统病变影响膀胱神经调节功能所致,如脊髓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等。脊髓损伤患者中,约40%80%会出现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糖尿病患者病程10年以上,约20%会并发神经源性膀胱。
4.膀胱结石:结石可阻塞膀胱出口,导致排尿不畅,膀胱内压力升高,引起尿液潴留和假性尿失禁。膀胱结石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约为10:1。
三、症状
1.尿液不自主溢出:常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少量尿液流出,多在腹压增加(如咳嗽、打喷嚏、用力等)或膀胱过度充盈时出现。
2.排尿困难:患者排尿费力,尿线变细,射程缩短,严重时可呈点滴状排尿。
3.尿频、尿急:因膀胱内尿液长期潴留,易引发膀胱炎,刺激膀胱黏膜,导致尿频、尿急症状。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排尿情况、既往病史(如外伤史、糖尿病史、神经系统疾病史等),了解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及变化。
2.体格检查:包括直肠指检,评估前列腺大小、质地,判断是否存在前列腺增生;检查会阴部感觉、肛门括约肌张力等,排查神经源性膀胱。
3.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可检测尿液中是否有白细胞、红细胞等,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肾功能检查评估肾脏功能,了解长期尿液潴留对肾脏的影响。
4.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膀胱内有无结石、残余尿量,了解前列腺大小及形态;CT或MRI可进一步明确泌尿系统结构,排查尿道狭窄、神经源性膀胱等病因。
5.尿动力学检查:通过测定膀胱压力、尿道压力、尿流率等指标,评估膀胱和尿道的功能,明确尿失禁的类型及病因。
五、治疗
1.导尿治疗:对于急性尿潴留患者,导尿是迅速缓解症状的重要措施,可及时引流膀胱内尿液,减轻膀胱压力。
2.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病因选择药物。如前列腺增生患者可使用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使用M受体拮抗剂等。
3.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可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尿道狭窄患者需进行尿道扩张术或尿道重建术;膀胱结石患者可行膀胱结石碎石取石术。
4.康复治疗:针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如定时排尿、盆底肌训练等,增强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功能。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治疗时需综合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如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应告知医生,避免不良反应。且老年人身体恢复能力较差,术后需加强护理,预防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2.儿童:儿童出现假性尿失禁较为少见,若怀疑有此问题,应及时就医。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心理特点,尽量选择无创或微创检查方法,减少儿童恐惧。治疗时,优先采用保守治疗,如膀胱功能训练,避免过早使用药物或手术,以免影响儿童泌尿系统发育。
3.孕妇:孕期出现类似假性尿失禁症状,可能与子宫增大压迫膀胱有关。一般建议孕妇采取侧卧位,减轻对膀胱压迫,同时进行盆底肌锻炼。若非必要,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和有辐射的检查,如需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母婴安全。
4.有基础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易并发神经源性膀胱,导致假性尿失禁。此类患者除积极治疗尿失禁外,更要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调整治疗方案。同时,由于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需注意个人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