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症状和治疗
急性胆囊炎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进食油腻或夜间易发作,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发热(感染程度不同体温不同,儿童和老年人表现特殊)、黄疸(炎症波及胆管致梗阻)。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禁食禁水、静脉补液、监测生命体征)、药物治疗(抗生素、解痉止痛及利胆药物,不同人群用药有要求)、手术治疗(症状严重或有并发症时采用,分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前者为首选)。特殊人群中,儿童症状不典型,用药选合适种类剂量,做好围手术期护理;老年人症状不典型、病情进展快,治疗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和药物相互作用;孕妇治疗棘手,保守为主,手术选在孕中期且需多学科评估,关注胎儿情况。
一、急性胆囊炎症状
1.疼痛:右上腹疼痛是急性胆囊炎的主要症状,常突然发作,疼痛程度不一,可为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绞痛,可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这种疼痛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诱发或加重,部分患者夜间发作较为频繁。不同年龄人群的疼痛感知和表述能力有差异,儿童可能难以准确描述疼痛部位和性质,而老年人疼痛敏感度可能降低,疼痛症状相对不典型。
2.消化道症状: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这是因为胆囊炎症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进食量明显减少。部分患者会有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表现。
3.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8℃左右,严重感染时体温可超过39℃。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防御反应,感染程度不同,发热程度也有所不同。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发热可能更为明显或不典型,需密切关注。
4.黄疸:部分急性胆囊炎患者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这主要是因为炎症波及胆管,导致胆管梗阻,胆汁排泄不畅,胆红素反流入血所致。黄疸程度一般较轻,但如果病情严重,黄疸可能会加深。
二、急性胆囊炎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需禁食禁水,使胆囊得到休息,减少胆汁分泌,缓解胆囊负担。通过静脉输液补充营养、水分和电解质,维持身体内环境稳定。同时,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观察腹痛、黄疸等症状的变化。
2.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常见的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还会使用解痉止痛药物,缓解胆囊痉挛,减轻疼痛,如山莨菪碱等。同时,可使用利胆药物,促进胆汁排泄,改善胆囊功能,如熊去氧胆酸等。不同年龄和病史患者用药需谨慎,例如儿童用药需严格选择合适种类和剂型,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用药剂量需调整。
3.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存在胆囊穿孔、坏疽等并发症的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为胆囊切除术,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是目前的首选术式,但对于病情复杂、腹腔粘连严重等患者,可能需要选择开腹手术。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急性胆囊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症状可能不典型,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是否有哭闹不安、拒食等异常表现。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药物治疗时需严格遵医嘱选择合适药物及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手术治疗时,要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减轻其恐惧和焦虑。
2.老年人: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症状往往不典型,疼痛可能不剧烈,发热也可能不明显,但病情进展可能较快,容易发生胆囊坏疽、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老年人如有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用药需综合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和心肺功能。
3.孕妇:孕妇患急性胆囊炎时,治疗较为棘手。药物选择需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一般先采取保守治疗,尽量缓解症状。若病情严重,需进行手术,手术时机选择在孕中期相对安全,但仍需多学科团队共同评估风险,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要密切关注胎儿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