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黄体囊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卵巢黄体囊肿的形成原因包括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内分泌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炎症、医源性因素、压力过大、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
1.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这是卵巢黄体囊肿的常见原因之一。在正常情况下,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卵泡膜的结缔组织、毛细血管等伸入到颗粒层,在LH的作用下,演变成体积较大、富含毛细血管并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新鲜时为黄色,称黄体。若卵子未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10天开始退化,黄体功能限于14天。若垂体LH分泌不足,卵泡发育成熟但不能破裂,LH峰不出现,颗粒细胞被自身吸收,黄体即发育不良,进而形成黄体囊肿。
2.其他因素:
内分泌因素:卵巢虽能排卵,但是黄体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导致子宫内膜分泌不良,影响受精卵的着床。
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的子宫内膜,可使卵巢黄体受累,发生黄体囊肿。
炎症:如输卵管炎等可导致卵巢炎,使卵巢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而形成黄体囊肿。
医源性因素:如反复多次的人流、药流,会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使子宫腔没有内膜覆盖,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周期性下腹不适。
压力过大:长期的精神压力过大、焦虑等,可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引起黄体功能不足,进而导致卵巢黄体囊肿。
生活方式:长期的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习惯不好、心理压力过大等,会造成女性体质过度酸化,人体整体的机能下降,引起肾虚,进而引发卵巢组织异常增生,导致卵巢黄体囊肿。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卵巢囊肿病史的女性,其患卵巢黄体囊肿的概率相对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青春期前少女、绝经后妇女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的女性,如患有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发生卵巢黄体囊肿时,应密切观察,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同时,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卵巢黄体囊肿。如果出现下腹疼痛、月经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