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有什么症状,耳朵痛发烧挂几天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可分为卡他性和化脓性两种。主要症状有耳部疼痛、听力下降、耳鸣、耳流脓和全身症状。儿童和老人感染后症状可能更明显,治疗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为3~10天。糖尿病、免疫缺陷性疾病等患者感染后易出现并发症,需特别注意。治疗时需保持耳部清洁,避免进水,注意休息,饮食清淡,按医嘱使用药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耳部疼痛:通常是急性中耳炎的首发症状,可为持续性或跳动性疼痛,在吞咽、咳嗽、擤鼻或打哈欠时加重。儿童常因不会表达而表现为哭闹、搔抓耳部。
2.听力下降:鼓膜穿孔后,听力可有所改善,但炎症如果未得到及时控制,听力可因粘连而下降。
3.耳鸣:部分患者可出现低调间歇性耳鸣,多与耳部胀满感同时存在。
4.耳流脓:鼓膜穿孔后,耳道内可有脓液流出,初始为血水样分泌物,后为黏脓性或脓性。
5.全身症状:可有畏寒、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儿童症状可能更明显,可出现高热、惊厥等。
对于急性中耳炎患者,如果症状较轻,一般需要挂水3~5天;如果症状较重,可能需要挂水7~10天。具体的治疗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来决定。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人群在感染急性中耳炎时需要特别注意:
1.儿童:儿童的耳部结构尚未发育完全,咽鼓管较短、宽且平直,细菌或病毒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感染。此外,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感染后更容易出现严重的症状。
2.老年人:老年人的耳部结构和生理功能可能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如鼓膜变薄、弹性下降等,这可能会影响听力和中耳的正常功能。老年人感染急性中耳炎后,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从而延误治疗。
3.患有其他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较低,感染急性中耳炎后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脑膜炎、中耳炎等。
4.正在使用某些药物的人群:如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等,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在治疗急性中耳炎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耳部清洁: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避免污水进入耳道。
2.避免耳内进水:在洗澡、游泳时,可使用耳塞或佩戴游泳帽,防止水进入耳道。
3.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4.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5.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如抗生素、滴耳液等,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出现发热、头痛、恶心等症状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总之,急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需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耳内进水,注意休息,饮食清淡,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