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和心房颤动。不同人群需注意不同事项,年轻人若因不良生活方式致心律失常应调整生活,有病理性因素需就医;老年人要关注基础病治疗,房颤抗凝者留意出血倾向,活动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孕妇保持良好心态、定期产检,用药谨慎;心脏病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剧烈运动和感染;有甲亢或电解质紊乱病史者,分别注意复查甲功、合理摄入电解质。
一、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
1.室性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指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过早发生的、提前使心肌除极的心搏。正常人和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正常人常因吸烟、饮酒、喝咖啡、情绪激动或疲劳等诱发室性早搏。在心脏病患者中,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心肌病变会导致心电活动异常,更易引发室性早搏。
2.房性早搏: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健康人可因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疲劳、过量吸烟、饮酒或喝浓茶等因素诱发。同时,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等也常是房性早搏的病因。
3.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多见于老年人,尤其存在心血管基础疾病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此外,长期大量饮酒、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是常见诱因。
二、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年轻人:年轻人发生心律失常,若为生理性因素诱发,如因生活方式不良导致,应调整生活方式。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因熬夜易使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律失常发生风险;减少浓茶、咖啡摄入,这类饮品中的咖啡因等成分可刺激心脏;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心脏均有不良刺激。若存在病理性因素,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导致的心律失常,需及时就医治疗。
2.老年人: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多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发生心律失常时,需关注基础疾病的治疗。例如合并高血压者,要严格控制血压,血压波动过大易加重心律失常。房颤患者若有血栓形成风险,可能需长期抗凝治疗,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同时,老年人活动时要注意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防止因心律失常导致头晕、摔倒。
3.孕妇:孕期心脏负担加重,易发生心律失常。孕妇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因情绪波动会影响内分泌,进而影响心脏电活动。定期产检,监测心脏功能和胎儿情况。若发生心律失常,用药需谨慎,很多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对胎儿有潜在风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4.心脏病患者:本身有心脏病基础的人群,如冠心病、心肌病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遵医嘱服药,控制病情进展。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强度过大可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律失常。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因感染可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律失常。
5.特殊病史人群: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者,要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激素异常可导致心律失常,控制好甲状腺功能有助于减少心律失常发作。有电解质紊乱病史者,如低钾血症,需注意饮食中钾的摄入,必要时遵医嘱补充电解质,因电解质失衡可影响心脏电生理活动,导致心律失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