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检查对贲门失弛缓症的作用是什么
胃镜对贲门失弛缓症有重要作用,包括诊断、评估病情与指导治疗,且对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诊断上,可排除食管恶性肿瘤等相似疾病,还能通过观察食管蠕动辅助判断。评估病情时,可了解食管扩张程度与贲门口情况,为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指导治疗方面,能帮助选择治疗方式,且作为内镜下治疗操作平台。特殊人群中,老年患者检查前要评估心肺功能,操作轻柔,检查后密切观察;儿童需在镇静或麻醉下检查,选用合适口径胃镜,检查后关注精神状态;有基础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糖尿病等,检查前后要做好相关控制与调整,长期服抗凝药患者需遵医嘱决定是否停药并监测凝血功能。
一、诊断作用
1.排除其他疾病
贲门失弛缓症的症状与食管恶性肿瘤、食管炎等疾病有相似之处,胃镜检查可直观观察食管内部情况,清晰显示食管黏膜形态、色泽等,能准确发现是否存在肿瘤、溃疡、炎症等病变,进而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吞咽困难等症状的疾病,提高贲门失弛缓症诊断的准确性。如食管下段癌也可表现为吞咽困难,通过胃镜取组织病理活检可明确鉴别。
2.观察食管动力
虽然胃镜并非评估食管动力的金标准,但在检查过程中,可动态观察食管蠕动情况。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体部通常缺乏有效的蠕动收缩,胃镜进入食管时可感受到食管内压力变化等异常,辅助医生对疾病进行判断。
二、评估病情作用
1.了解食管扩张程度
贲门失弛缓症会导致食管不同程度的扩张,胃镜能直接测量食管直径,评估扩张程度。一般而言,食管扩张越严重,病情可能相对越重,长期严重扩张可能预示着食管壁肌肉功能受损更明显,对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例如,轻度扩张可能适合采用保守治疗或简单的内镜下干预,而严重扩张可能需要更为复杂的手术治疗。
2.查看贲门口情况
可观察贲门口的开放与关闭状态。正常情况下,贲门口在吞咽时开放,食物通过后关闭。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贲门口在吞咽时不能正常松弛开放,胃镜检查能直观看到这种异常,同时评估贲门口狭窄程度,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中对贲门口处理的方式和力度。
三、指导治疗作用
1.选择治疗方式
若胃镜下发现食管黏膜基本正常,仅存在动力及贲门口开放异常,可优先考虑内镜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球囊扩张等微创治疗方式。若同时合并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基础疾病的同时,需考虑对黏膜病变进行相应处理。对于食管扩张严重且存在较多食物潴留的患者,可能需在治疗前先进行食管清洁,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2.内镜下治疗
胃镜可作为多种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治疗的操作平台。如内镜下食管下段括约肌切开术(POEM),在胃镜引导下,可精准定位食管下段括约肌,进行切开操作,改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恢复食管正常排空功能。此外,胃镜下还可进行食管支架置入术,缓解贲门失弛缓症导致的严重吞咽困难症状,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患者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等。在进行胃镜检查前,需详细评估心肺功能,确保能耐受检查。检查过程中,由于老年人食管及贲门部组织相对脆弱,操作需更加轻柔,避免造成穿孔等并发症。检查后,因老年人恢复相对较慢,需密切观察有无腹痛、黑便等异常情况,饮食恢复应循序渐进,从流食、半流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2.儿童患者
儿童配合度较低,进行胃镜检查时通常需在镇静或麻醉下进行。检查前要详细评估儿童的身体状况,特别是心肺功能及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等。由于儿童食管及贲门发育尚未成熟,操作时需选用合适口径的胃镜,操作要精细,避免损伤食管及贲门组织。检查后,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有无哭闹不止等异常表现,饮食恢复要根据儿童年龄及消化能力合理安排。
3.有基础疾病患者
对于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检查前需将血压、心率等控制在相对稳定范围,避免因检查刺激导致血压、心率波动过大引发心血管意外。对于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暂停抗凝药物,以减少检查过程中出血风险,但停药期间要注意监测凝血功能及原发病病情变化。对于糖尿病患者,检查前后要合理调整降糖方案,避免因检查影响进食导致血糖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