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
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甲状腺激素引起的,主要表现为代谢增加、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生殖系统等方面的症状,病因分为自身免疫、遗传、环境等多种,诊断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的治疗需注意药物剂量和副作用。
一、症状
1.代谢增加
(1)产热增多:怕热,皮肤温暖,潮湿多汗,尤其是手掌、面颈部、腋下。
(2)蛋白质分解加速:体重下降,疲乏无力。
(3)糖吸收加速:糖耐量减低,加重糖尿病。
(4)脂肪消耗增多:胆固醇下降,排泄增加。
2.神经精神系统
(1)兴奋性增高:烦躁,易激动,多言多动,失眠紧张,思想不集中,焦虑多疑,手、舌颤动。
(2)腱反射亢进:伸舌或双手向前平伸时有细微震颤。
(3)少数老年患者可表现为寡言抑郁,神情淡漠,亚临床型甲亢患者可无明显症状。
3.心血管系统
(1)心率增快:休息和睡眠时仍快,可伴有心律失常,以房性期前收缩最常见。
(2)心脏扩大:严重时可出现心房颤动,心脏杂音。
(3)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4.消化系统
(1)食欲亢进:多食消瘦。
(2)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次数增多,呈糊状。
5.造血系统
周围血淋巴细胞比例增加,单核细胞增加,血小板寿命缩短。可伴发贫血。
6.生殖系统
二、病因
1.Graves病
(1)自身免疫:患者血清中存在针对甲状腺细胞的自身抗体,如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
(2)遗传因素:部分患者有家族史。
(3)环境因素:感染、应激、碘摄入过多等。
2.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
多发生于50岁以上,常伴有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男女均可发病。
3.自主性高功能性甲状腺结节
多发生于自主性高功能性甲状腺腺瘤或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基础上,患者自主分泌甲状腺激素,不受垂体-甲状腺轴调节。
4.碘甲亢
长期碘摄入过多或服用碘剂。
5.垂体性甲亢
由于垂体分泌TSH腺瘤或增生,分泌过多TSH所致。
6.妊娠期一过性甲亢
多发生在妊娠4~6个月,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有关。
7.其他
三、诊断
1.临床症状
有怕热、多汗、乏力、体重下降、心悸、手抖、易激动、腹泻、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
2.体征
(1)甲状腺肿大:多为弥漫性肿大,质地中等,无压痛。
(2)眼征:部分患者可有突眼。
3.实验室检查
(1)血清T3、T4升高,TSH降低。
(2)甲状腺摄碘率升高。
(3)TRAb、TPOAb阳性。
4.其他检查
(1)甲状腺超声:可了解甲状腺大小、形态及有无结节。
(2)甲状腺核素扫描:有助于了解甲状腺功能及结节的功能。
5.诊断标准
(1)临床甲亢症状和体征。
(2)血清T3、T4升高,TSH降低。
(3)甲状腺摄碘率升高。
(4)TRAb、TPOAb阳性。
具备以上3项即可诊断甲亢。
四、治疗
1.一般治疗
(1)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证充足的睡眠。
(2)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限制碘的摄入。
2.药物治疗
(1)抗甲状腺药物:如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等,适用于病情较轻、甲状腺轻中度肿大的患者。
(2)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适用于心率较快的患者。
3.放射性碘治疗
适用于病情中等、年龄较大、不能耐受手术或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复发的患者。
4.手术治疗
适用于甲状腺肿大明显、有压迫症状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5.中医治疗
可作为辅助治疗,缓解甲亢症状。
五、特殊人群
1.儿童
儿童甲亢的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多动、易激惹等。治疗方法与成人相同,但药物剂量应根据年龄、体重、甲状腺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
2.老年人
老年人甲亢的症状多不典型,常表现为淡漠、乏力、腹泻等。由于老年人常合并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因此在治疗时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和肝肾功能。
3.孕妇
孕妇甲亢的治疗应更加谨慎,因为抗甲状腺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一般首选丙硫氧嘧啶,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和胎儿情况。
4.哺乳期妇女
抗甲状腺药物可通过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放射性碘治疗后应暂停哺乳。
总之,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症状和治疗方法因病因不同而异。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和药物副作用。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饮食,避免碘摄入过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