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心包炎分为化脓性心包炎、病毒性心包炎、结核性心包炎、真菌性心包炎等,不同类型镜检的表现也不一样。
1.化脓性心包炎
镜检下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是机体对细菌感染的急性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可吞噬细菌,并释放多种酶来杀伤病原体。心包膜表面会出现纤维素渗出,这些纤维素呈网状交织,与中性粒细胞、坏死组织等混合,形成脓性渗出物。心包组织内的血管扩张充血,血管通透性增加,使得炎症细胞和液体成分能够渗出到心包腔,导致心包腔内脓性液体积聚。
2.病毒性心包炎
主要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为主,是机体针对病毒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心包膜会出现充血、水肿,部分病例可见心肌细胞变性。在炎症过程中,心包膜的间皮细胞可能会出现增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形态改变。由于病毒感染对心肌的影响,还可能观察到心肌间质内的炎症细胞浸润,以及心肌细胞的损伤和修复表现。
3.结核性心包炎
镜下典型表现为结核结节形成,中央可见干酪样坏死,呈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质,周围环绕上皮样细胞、朗汉斯巨细胞以及淋巴细胞。随着病情进展,心包膜会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导致心包增厚、粘连,严重时可引起心包腔闭塞。结核杆菌还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使得心包组织内出现慢性炎症细胞的持续浸润。
4.真菌性心包炎
镜检可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不同种类的真菌在形态上有差异,如曲霉菌的菌丝呈锐角分支、有隔膜。炎症区域可见以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同时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心包膜会因炎症刺激出现充血、水肿,渗出物中除了炎症细胞和纤维素,还可能含有真菌代谢产物等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