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是5岁以下儿童常见的肘部损伤,与桡骨头发育未完全、环状韧带薄弱有关,表现为肘部疼痛、活动受限,易与肘部其他损伤混淆,治疗主要为手法复位,预后良好,但需注意预防。
桡骨小头半脱位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肘部损伤,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桡骨小头半脱位的发生与小儿桡骨头发育尚未完全、环状韧带薄弱有关。当小儿的上肢受到牵拉时,桡骨头容易从环状韧带中脱出,导致半脱位。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的主要表现为肘部疼痛、活动受限。患儿会哭闹不止,拒绝使用患肢,或仅能用患肢做轻微的活动。在肘部,可能会出现肿胀、压痛,但皮肤一般不会发红。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需要与肘部其他损伤进行鉴别,如肘部骨折、肘部肌肉拉伤等。医生通常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X线检查来明确诊断。
治疗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方法主要是手法复位。复位时,医生会握住患儿的前臂,做轻柔的牵拉和旋转动作,将桡骨头复位。复位后,需要将患肢固定在屈肘90°的位置1~2周,以避免再次脱位。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的发生,如:
避免过度牵拉小儿的上肢,尤其是在穿衣服、换尿布等时候。
教育小儿不要用手去牵拉其他物体,以免受伤。
注意小儿的上肢保暖,避免着凉。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小儿出现肘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