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石症的预防
预防尿石症需从增加液体摄入、调整饮食结构及关注特殊人群等方面着手。增加液体摄入,推荐每天尿量维持在2.53L以上,主动饮水,不同年龄人群饮水量有差异。调整饮食结构,正常钙饮食预防含钙结石,减少草酸、动物蛋白、钠摄入,烹饪草酸高的食物可先焯水。特殊人群中,孕妇保证充足饮水、营养均衡,定期产检;儿童养成良好饮水和饮食习惯,避免饮料替代水;老年人适量饮水、合理饮食,适当活动,服药老人注意药物影响并定期复查。
一、增加液体摄入
增加液体摄入能降低尿石形成的风险,一般推荐每天尿量维持在2.5-3L以上。大量饮水可通过稀释尿液,减少尿中晶体物质浓度,减少晶体沉积,从而预防结石形成。对生活方式而言,应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尤其是高温环境工作者、运动量大出汗多的人群,更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不同年龄人群也有差异,儿童需根据体重适当调整饮水量,一般每公斤体重每天100-150ml。老年人因肾功能减退,可能存在夜尿增多的情况,白天应保证充足饮水,夜间可适量减少,以防影响睡眠。
二、调整饮食结构
1.钙摄入
以往认为减少钙摄入可预防结石,但目前研究表明,正常钙饮食有助于预防含钙结石形成。适当摄入钙可与肠道中草酸结合,减少草酸吸收,从而降低尿草酸排泄。对于大多数人,每天钙摄入量应维持在8001200mg,可通过食用牛奶、豆制品、鱼虾等食物补充。但对于吸收性高钙尿症患者,应适当限制钙摄入。
2.草酸摄入
减少富含草酸食物的摄入对预防草酸钙结石很重要。常见富含草酸的食物有菠菜、甜菜、花生、茶、杏仁等。以菠菜为例,其草酸含量较高,烹饪前可先焯水,去除部分草酸后再食用。有草酸钙结石病史的人群,应注意控制此类食物的摄入量。
3.动物蛋白摄入
过多摄入动物蛋白可增加尿钙、尿酸和草酸排泄,减少尿枸橼酸盐排泄,从而增加结石形成风险。一般建议动物蛋白摄入量控制在1g/(kg·d)左右。像肉类、禽类、海鲜等富含动物蛋白,需合理食用,避免过量。对于有痛风病史且易患尿酸结石的人群,更应严格控制动物蛋白摄入,因为尿酸结石形成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
4.钠摄入
高钠饮食可增加尿钙排泄,促进结石形成。每日钠摄入量应控制在2g以下,这意味着要减少食用高盐食物,如咸菜、腌肉、加工食品等。特别是高血压患者,本身肾脏排泄钠的功能可能存在一定异常,更要严格控制钠的摄入,以降低尿石症发生风险。
三、特殊人群关注
1.孕妇
孕期生理变化,如输尿管蠕动减慢、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等,易导致尿液引流不畅,增加结石形成风险。孕妇应保证充足饮水,每天至少2000ml以上。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适当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减少高草酸食物。同时,定期产检,监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2.儿童
儿童应养成良好的饮水和饮食习惯。家长要监督孩子主动饮水,避免养成喝饮料代替喝水的习惯,因为多数饮料含糖量高,可能增加结石风险。饮食上,合理搭配食物,保证钙、磷等营养物质均衡摄入。如孩子有反复尿路感染等病史,更要积极治疗,预防结石形成。
3.老年人
老年人因活动量减少、肾功能减退等因素,患尿石症风险增加。除了保证适量饮水和合理饮食外,还应适当增加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促进尿液排出。有多种基础疾病正在服药的老年人,要注意某些药物可能影响尿液成分,增加结石风险,如长期服用氨苯蝶啶等药物,需定期复查尿常规等,遵医嘱调整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