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睡眠障碍的类型
儿童睡眠障碍包括睡眠启动困难、夜醒频繁、梦游症、夜惊症、梦魇、睡眠呼吸障碍等类型。睡眠启动困难表现为入睡超30分钟且难安静,与缺乏自我安抚能力、环境及白天活动等有关;夜醒频繁指夜间多次醒来影响睡眠,婴儿可能因饥饿、尿布湿,较大儿童或因心理压力;梦游症多在熟睡12小时内发作,儿童无意识做复杂动作,与大脑发育、遗传及睡眠不足等相关;夜惊症常于入睡半小时至2小时内出现,儿童尖叫哭闹,因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及外界刺激引发;梦魇是做噩梦惊醒能忆梦境,与心理及睡眠姿势有关;睡眠呼吸障碍包含阻塞性和中枢性,前者多因腺样体等肥大或肥胖,后者与神经疾病或药物有关。家长应关注儿童睡眠,营造良好环境,严重时需及时就医。
一、睡眠启动困难
儿童入睡时间较长,通常超过30分钟,且常伴有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安静等表现。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缺乏自我安抚能力,如不能自主从清醒状态过渡到睡眠状态。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如睡眠环境嘈杂、温度不适、光线过亮等,均可能导致儿童难以进入睡眠。若儿童白天活动量不足、睡前过于兴奋,像玩刺激性游戏、看紧张的动画片等,大脑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也易出现睡眠启动困难。
二、夜醒频繁
夜间睡眠过程中,儿童频繁醒来,次数较多且影响整体睡眠质量。对于婴儿,常见原因可能是饥饿,因婴儿胃容量小,夜间可能需要进食。尿布潮湿也会使婴儿因不适而醒来。较大儿童可能因憋尿醒来,但部分儿童夜醒无明显生理需求,可能与心理压力有关,如学习压力、家庭氛围紧张等,导致神经系统易兴奋,睡眠中易觉醒。
三、梦游症
多发生在儿童熟睡后的前12小时内,儿童会在睡眠中突然坐起、下床行走,甚至做出一些复杂动作,如开门、倒水等,但意识不清醒,事后对所做行为无记忆。梦游症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儿童大脑发育尚未完善,睡眠周期转换过程中,大脑部分区域可能提前觉醒,而控制意识和认知的区域仍处于睡眠状态,从而引发梦游。此外,睡眠不足、疲劳、发热等也可能诱发梦游症。
四、夜惊症
常发生于儿童入睡后半小时至2小时内,表现为突然尖叫、哭闹,伴有惊恐表情和动作,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儿童通常难以被唤醒,即使唤醒也意识模糊,数分钟后可自行重新入睡,醒后对发作过程无记忆。夜惊症多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受到外界刺激如巨响、强光等,或白天受到惊吓、看恐怖故事等,在睡眠中大脑皮质部分处于兴奋状态,引发夜惊。
五、梦魇
儿童在睡眠中做噩梦,常因梦境内容感到恐惧、焦虑而惊醒,醒来后能清晰回忆噩梦内容。心理因素是主要原因,如儿童近期经历挫折、被批评,或接触恐怖、紧张的影视作品、书籍等,导致精神压力大。睡眠姿势不当,如俯卧位压迫胸部,也可能增加梦魇发生几率。
六、睡眠呼吸障碍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儿童睡眠时上气道部分或完全阻塞,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现象,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常见原因是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阻塞气道。肥胖儿童因颈部脂肪堆积,挤压气道,也易患此病。长期睡眠呼吸障碍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问题。
2.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由呼吸中枢调节功能异常引起,呼吸驱动力降低,导致呼吸暂停。这类情况相对较少,多与神经系统疾病或某些药物影响有关,如早产儿因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可能出现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温馨提示:对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睡眠障碍的表现和原因会有所差异。家长需关注儿童睡眠情况,若发现异常应及时记录,包括症状表现、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信息,便于就医时提供给医生。对于有特殊病史,如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更要警惕睡眠障碍发生。日常中,为儿童营造安静、舒适、温度适宜的睡眠环境,规律作息时间,睡前避免儿童过度兴奋,都有助于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若睡眠障碍严重影响儿童日常生活和生长发育,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进行评估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