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贫血诊断标准
贫血是指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Hb浓度降低,诊断标准根据年龄和Hb浓度确定,包括病因、严重程度等分类,诊断方法有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治疗方法有病因治疗、药物治疗、输血治疗等,注意事项包括定期体检、合理喂养、避免感染、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等。
1.定义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
2.诊断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Hb从新生儿至<5岁<100g/L为贫血。6个月至59个月儿童Hb<110g/L为贫血。我国6个月至6岁儿童Hb<110g/L,6岁至14岁儿童Hb<120g/L为贫血。
3.贫血分类
(1)根据病因分类:可分为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根据贫血严重程度分类:可分为轻、中、重、极重四度。
4.诊断方法
(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喂养史、生长发育史、既往病史等。
(2)体格检查:包括皮肤、黏膜、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等检查。
(4)其他检查:如骨髓穿刺、铁代谢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贫血的病因。
5.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针对贫血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止血、抗感染、补充造血原料等。
(2)药物治疗:根据贫血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如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
(3)输血治疗:对于严重贫血或有贫血相关症状的患儿,可考虑输血治疗。
(4)其他治疗:如中医中药治疗、脾切除术等。
6.注意事项
(1)定期体检:对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贫血。
(2)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营养均衡。
(3)避免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4)按时服药: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
(5)定期复查:治疗后应定期复查血常规,了解治疗效果。
总之,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是根据年龄和Hb浓度来确定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结果。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输血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合理喂养、避免感染、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