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鼠疫
肺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鼠蚤叮咬、呼吸道飞沫或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为高热、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病原治疗和对症治疗,预防方法主要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一、概述
肺鼠疫是一种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鼠蚤叮咬、呼吸道飞沫或接触传播。其临床表现为高热、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二、病因
1.病原菌:鼠疫耶尔森菌属于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革兰染色阴性,兼性需氧菌,无芽孢,无鞭毛。
2.传播途径:
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即跳蚤叮咬患病啮齿动物后再叮咬人。
呼吸道飞沫:肺鼠疫患者或动物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耶尔森菌,可通过咳嗽、谈话等方式经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接触患病啮齿动物或其排泄物、分泌物,或食用被鼠疫耶尔森菌污染的食物,均可导致感染。
三、症状
1.腺鼠疫:为最常见的类型,除了有鼠疫的一般症状外,主要表现为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疼痛,通常位于腹股沟、腋窝等部位。
2.肺鼠疫:起病急骤,寒战、高热、头痛、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
3.败血症鼠疫:可出现寒战、高热、谵妄、昏迷、中毒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皮肤黏膜出血、心力衰竭等症状。
四、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有鼠疫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或接触过鼠疫患者、染疫动物及其制品。
2.临床表现:出现上述症状。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升高。
细菌学检查:取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等进行涂片和培养,可检出鼠疫耶尔森菌。
血清学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抗体法等检测鼠疫抗体。
五、治疗
1.一般治疗:严格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
2.病原治疗:
链霉素:为治疗各型鼠疫的特效药,成人首剂4g,以后每6小时1g,直至症状消失后10天停药。
庆大霉素:每日24万U,分次肌内注射或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
四环素:每日2g,分次口服,疗程7天。
3.对症治疗: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酌情使用解热镇痛药;咳嗽剧烈者给予止咳祛痰药;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等。
六、预防
1.管理传染源:严格管理鼠疫患者,疑似患者应单间隔离,对其分泌物、排泄物进行彻底消毒。灭鼠、灭蚤是预防鼠疫的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与患病动物及其污染物接触,避免前往鼠疫流行地区。
3.保护易感人群:接种鼠疫疫苗是预防鼠疫的有效方法。疫区的居民、进入疫区的人员以及从事鼠疫科研、教学、防疫等人员,应接种鼠疫疫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