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损害是怎么回事

来源:民福康

心肌损害的常见原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毒、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症状主要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胸痛、晕厥等,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心肌酶学、心脏超声等检查,治疗方法包括针对病因治疗、营养心肌治疗、对症治疗、休息和生活方式调整等,预防措施包括预防感染、控制危险因素、劳逸结合、定期体检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运动员等需注意相应的预防和治疗事项。

一、心肌损害的原因

1.感染

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埃可病毒等,可直接侵犯心肌。

细菌感染:如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感染后可通过免疫反应导致心肌损害。

2.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心肌,导致心肌损害。

3.中毒

药物:如抗肿瘤药物、抗生素等,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心肌损害。

化学毒物:如一氧化碳、重金属等,中毒后可引起心肌损伤。

4.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心肌代谢异常,引起心肌损害。

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心肌缺血、损伤。

5.心血管疾病

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心肌梗死,引起心肌损害。

心律失常:长期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肌重构,影响心肌功能。

6.其他

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可导致心肌一过性缺血、损伤。

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突变或家族性心肌病,可导致心肌损害。

二、心肌损害的症状

1.心律失常

心悸、心慌、心跳过快或过缓等。

2.心力衰竭

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

3.胸痛

心前区疼痛,可向左肩、左臂放射。

4.晕厥

突然晕倒,多与心律失常有关。

三、心肌损害的诊断

1.心电图检查

可发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异常。

2.心肌酶学检查

心肌酶升高,提示心肌损害。

3.心脏超声检查

可评估心肌的结构和功能。

4.其他检查

如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活检等,可明确病因。

四、心肌损害的治疗

1.针对病因治疗

如感染性疾病需抗感染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需免疫抑制治疗等。

2.营养心肌治疗

给予辅酶Q10、维生素C、E等营养心肌药物。

3.对症治疗

如心律失常需抗心律失常治疗,心力衰竭需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等。

4.休息和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劳累、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低盐、低脂饮食。

五、心肌损害的预防

1.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2.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

3.戒烟限酒

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4.劳逸结合

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运动。

5.定期体检

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心肌损害多由感染引起,如病毒性心肌炎。应注意预防感染,避免过度劳累。

如出现心悸、乏力、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

老年人心肌损害的病因较为复杂,常合并多种疾病。治疗时需综合考虑,个体化治疗。

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用药需谨慎,应遵医嘱用药。

3.孕妇

孕妇心肌损害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

如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4.运动员

运动员心肌损害多与过度训练有关。应注意合理训练,避免过度疲劳。

如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心肌损害的可能。

总之,心肌损害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预防感染、控制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有心肌损害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了解疾病
肿瘤
肿瘤一般是指机体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的疾病,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心肌损害可以治好吗?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肌损害是可以治好的,不过正常情况下来说恢复的时间大概要在半年左右。若是因为病毒感染所引发的症状,不同的人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能够彻底的治愈,没有任何的痕迹。但是有的人会存在一些后遗症,比如早搏等等。病人只要有一些激烈运动就会引发心慌,那么对病重的人可能就会造成一些心肌病。若是因为冠心病引发的疾病
心肌损害的症状?
张定国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心肌损害的症状要根据损伤的程度决定。 如果患者心肌损害的程度非常轻,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如果患者心肌损害程度比较重,患者会出现胸痛、胸闷、心悸、乏力、易疲劳、呼吸急促等症状,还会表现为喘憋、咳嗽、咯血、咳粉红色泡沫痰、端坐呼吸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心源性休克等现象。 患者身体不舒服
心肌损害有什么症状?
张定国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心肌损害早期大多症状较轻,可能会出现疲劳乏力、倦怠、恶心、呕吐以及肌肉酸痛等症状。 若进入急性发病期可能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头昏、气短、呼吸困难、四肢水肿、早搏、心律不齐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随活动耐量降低、憋气等,甚至引发昏迷症状。 患者应该就医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X线等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查
心肌炎症状
郭庆辉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心肌炎的症状包括前驱症状、急性期症状、慢性期症状等。 1.前驱症状 心肌炎患者多数在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如发热、喉咙痛、咳嗽等。 2.急性期症状 随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会出现心肌损害的症状,如胸闷、胸前区压迫感、胸痛等。 3.慢性期症状 部分心肌炎患者由急性转为慢性,反复发作,迁延不
急性心衰和呼吸衰竭的区别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急性心衰指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区别包括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不同等,具体分析如下: 1.病因不同 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心肌损害、心肌负荷过重等因素有关。呼吸衰竭的发生与呼吸道病变、肺炎、肺不张等因素有关。 2.症状不同 急性心力衰竭的症状一般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肺水肿
全心衰可以运动吗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全心衰一般指全心心力衰竭,全心心力衰竭是否可以运动应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来判断。 全心心力衰竭是因心肌损害、心脏负荷过重、心前负荷不足等原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而引起的。如果患者处于疾病初期,仅出现咳嗽、心慌等相对较轻的症状,在症状缓解后一般可以选择散步、打太极等较为缓和的方式进行运动。随着病情的发展
充血性心衰是怎么回事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充血性心衰一般指心力衰竭,考虑是心脏负荷过重、心室前负荷不足、心肌病变等因素所致,具体如下: 1、心脏负荷过重 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贫血等,可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心肌会改变自身结构,以满足心脏泵血需求。长时间心肌结构、功能失去代偿,可引起心力衰竭。 2、心室前负
导致心衰的根本原因有哪些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导致心衰的根本原因是心肌损伤,常见容易造成心肌损伤的原因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疾病等。 1、高血压 长时间高血压的患者可能会因为心脏负荷加重,导致心脏出现代偿,促使心脏结构变化,并最终导致心衰。 2、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因为自身冠状动脉狭窄导致血供不足,常会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形成心肌损害,
尿毒症并发心衰的原因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心衰指心力衰竭,尿毒症并发心力衰竭的原因包括高血压、贫血、钠水潴留等。 1、高血压 尿毒症患者往往伴随高血压,而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荷,逐渐导致心肌损害和心力衰竭。 2、贫血 由于肾脏功能障碍,尿毒症患者往往伴有贫血。贫血会减少氧供给,使心脏需要更多地工作来弥补缺氧,长时间下来可导致心力衰竭。 3、钠
急性心衰可以治好吗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急性心衰一般指急性心力衰竭。通常无法治愈。 急性心力衰竭是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剧恶化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患者存在心肌损害的情况,且该病呈进行性发展趋势。目前临床手段无法修复已经受损坏死的心肌,也无法彻底阻止心力衰竭进展,所以急性心力衰竭一般无法治好。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饮食上应保持清淡
新生儿心肌损害是怎么回事
童鹏 副主任医师
鄂州市中心医院 三甲
新生儿如果出现心肌损害,主要是由于刚刚出生时,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并不成熟,对外界的感染免疫力比较低。如果在出生时出现缺氧以及窒息或者羊水吸入,都会导致心肌损害。可以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以及心肌酶等相关检查进行诊断。如果患有心肌炎患儿心率过快,同时频繁哭闹或者嗜睡、反应降低。需要及时进行抢救治疗。
心肌损害的治疗
陈添华 副主任医师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心肌损害主要针对不同的原发疾病进行处理。如果是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心肌损害,尽快给予再灌注治疗,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从而减少心肌坏死的面积。如果是高血压引起的心肌损害,需积极地控制血压,长期给予抑制心肌重构的药物。如果是糖尿病引起心肌损害,需积极控制血糖水平,避免长期血糖过高,导致糖尿病、心肌病。
心肌损害怎么治疗
齐玉波 副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三甲
心肌损害的治疗,主要是纠正心肌缺血、缺氧,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同时,去除引起心肌损害的病因,如控制好三高因素刺激、改善冠状动脉狭窄缺血、营养心肌等治疗。如果患者有心衰,可以进行利尿扩血管治疗,应用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药物,如果糖、维生素C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有硝酸甘油,同时需要配合吸氧等治疗。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