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下腹痛怎么办
痛经的处理方式涵盖明确病因、多种治疗手段及特殊人群提示。病因分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与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合成释放异常有关,多在青春期发病;继发性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慢性炎症等引起。治疗上,一般治疗含心理调节、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用非甾体抗炎药和避孕药,但各有适用及禁忌人群;手术治疗针对药物无效等情况,依不同疾病选择相应手术。特殊人群方面,青春期先一般治疗,用药遵医嘱;备孕女性避免用影响生育药物;孕期若有类似痛经腹痛立即就医;更年期女性警惕器质性病变,及时检查。
一、明确病因
1.原发性痛经:主要与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异常有关。女性月经时,子宫内膜会合成并释放前列腺素,其中前列腺素F2α和前列腺素E2含量增加,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出现痛经症状。多在青春期发病,常在初潮后12年内出现。
2.继发性痛经: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细胞本该生长在子宫腔内,但由于子宫腔经输卵管与盆腔相通,内膜细胞可由输卵管进入盆腔异位生长,在一些异常位置出血后,刺激局部组织,引发疼痛。子宫腺肌病也是常见原因,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内膜腺体充血、周期性出血,导致子宫平滑肌痉挛收缩而产生疼痛。另外,盆腔慢性炎症,炎症的长期刺激可导致盆腔组织粘连、充血,在月经期时,这些病变部位受到激素变化影响,疼痛症状加剧。
二、一般治疗
1.心理调节:月经期间的下腹痛可能会给女性带来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又可能进一步加重疼痛症状。所以要保持良好心态,了解月经相关知识,认识到经期下腹痛是常见现象,通过听音乐、看电影、与朋友聊天等方式缓解精神压力。
2.生活方式调整:注意保暖,尤其是腰腹部,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下腹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减轻疼痛。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释放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疼痛症状。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维持身体内分泌协调,减轻经期不适。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热汤、热粥等,也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
三、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轻子宫收缩和疼痛。常用药物有布洛芬、萘普生等。但此类药物可能有胃肠道不适、头晕等不良反应,有消化道溃疡、肝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患者需慎用。
2.避孕药:适用于要求避孕的痛经女性,通过抑制排卵,减少子宫内膜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缓解痛经。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如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但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血栓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女性禁用。
四、手术治疗
1.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病情严重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保守性手术,即切除异位病灶,保留生育功能;半根治性手术,切除子宫及病灶,但保留卵巢功能;根治性手术,切除子宫、双侧附件及盆腔内所有异位病灶。
2.针对子宫腺肌病: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行全子宫切除术。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考虑病灶切除术,但术后有复发风险。
五、特殊人群提示
1.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月经可能不太规律,出现痛经时,首先应采用一般治疗方法,如心理调节、生活方式调整等。若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青春期女性肝肾功能等尚未发育完善,用药不当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
2.备孕女性:备孕女性出现经期下腹痛,应避免自行使用避孕药等可能影响生育的药物。若疼痛严重,可先采用一般治疗缓解症状,并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对生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如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在医生评估后,可考虑合适的手术方案,以保障生育功能。
3.孕期女性:孕期一般不会来月经,若出现类似月经下腹痛的情况,应立即就医,这可能是流产、宫外孕等严重情况的表现,需及时诊断和处理,避免延误病情危及母婴生命。
4.更年期女性: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月经可能出现紊乱,痛经症状也可能有所变化。此时应警惕子宫及附件的器质性病变,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若出现经期下腹痛加重或伴有月经周期、经量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