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解剖因素、盆底组织软弱、长期腹压增加、内痔、营养不良、神经营养障碍等有关。
1.解剖因素:
骶骨弯曲度未形成:婴儿骶骨弯曲度尚未形成,直肠呈垂直状,与肛管处于一条直线上,腹腔内向下的压力增加时,直肠失去骶骨的支持,容易向下移位。
周围组织薄弱:幼儿盆底组织发育尚未完善,不能支持直肠于正常位置。
2.盆底组织软弱:老年人肌肉、筋膜、韧带等结构萎缩,使骨盆直肠窝、坐骨直肠窝的脂肪量减少,导致直肠失去周围组织的支持固定。
3.长期腹压增加:
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长期腹压增加,可使直肠黏膜下层的组织疏松,容易向下移位。
排尿困难:包茎、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等排尿困难的疾病,因排尿用力过大,可使腹压突然增加,从而导致直肠脱垂。
4.内痔:Ⅲ、Ⅳ期内痔和混合痔,经常脱出,逐渐加重,致肛管括约肌松弛,直肠黏膜脱出。
5.其他因素:
营养不良:小儿营养不良,坐骨直肠窝内脂肪消失,直肠失去周围支持固定作用,括约肌群收缩力也减弱,直肠容易自肛门口脱出。
内痔注射疗法:注射部位不当,或注射药量过多,均可导致直肠脱垂。
神经营养障碍:腰骶神经损伤或先天性腰骶部畸形的患者,常可导致肛门括约肌松弛,直肠脱垂。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群直肠脱垂的病因可能存在差异。例如,老年人和小儿的直肠脱垂可能与盆底组织软弱、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而长期腹压增加则是成年人直肠脱垂的常见原因之一。
如果出现直肠脱垂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