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拒食等,口腔内可见疱疹和溃疡,病程一般为1-2周,通常预后良好,但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并发症。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者、加强卫生和提高免疫力等。
1.病因: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病原体是柯萨奇A组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等。这些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或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而传播。
2.症状:患儿通常会突然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咽痛、吞咽困难、流涎、拒食等症状。口腔内可见到多个小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一般为1-2周。
3.诊断:医生会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史进行诊断。有时可能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如病毒检测或血清学检查,以确诊病因。
4.治疗:
一般治疗:患儿需要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对症治疗:如果患儿发热,可以使用退烧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咽痛明显,可以使用口腔局部麻醉剂或含片缓解症状。
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情较重或怀疑有并发症的患儿,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
5.预防:
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是预防肠道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教导孩子经常洗手,特别是在进食前和便后。
避免接触感染者:避免患儿与患有疱疹性咽峡炎或其他传染病的人接触,减少感染的机会。
加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和消毒患儿的玩具、餐具等。
提高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疱疹性咽峡炎一般预后良好,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患儿年龄较小、免疫功能低下或存在其他基础疾病时,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心肌炎、脑炎等。如果患儿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