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损伤是多种病因致肾功能快速下降的临床综合征,诊断依据血清肌酐、尿量等指标及相关病史。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即处理原发病、维持平衡及调整饮食;药物治疗,依病因病情选药;肾脏替代治疗,用于危急或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不同人群注意事项不同,儿童起病急、用药需谨慎,肾脏替代治疗选合适模式参数;老年人多基础病,注意监测心功能、调整药物剂量;长期大量饮酒者要戒酒,高强度体力劳动且饮水不足者需补足水分;有慢性肾脏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者,前者恢复后需长期随访,后者治疗时兼顾原发病。
一、急性肾损伤的定义与诊断
急性肾损伤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快速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诊断主要依据血清肌酐、尿量等指标。血清肌酐在48小时内升高≥0.3mg/dl,或7天内血清肌酐增至≥1.5倍基线值,或尿量<0.5ml/(kg·h),持续时间≥6小时,满足上述任一条件即可考虑急性肾损伤。全面评估患者症状、体征及病史有助于明确诊断,如近期有无感染、使用肾毒性药物等。
二、急性肾损伤的治疗
1.一般治疗
积极处理原发病,如控制感染、纠正休克等。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根据患者出入量调整补液量,避免水过多或过少。饮食方面,给予足够热量,优质低蛋白饮食,减轻肾脏负担。对于高分解代谢患者,需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量。
2.药物治疗
根据不同病因及病情选用药物。如存在容量不足,可使用晶体液或胶体液扩容;有高血压时,选用合适的降压药物;合并高钾血症,可使用钙剂、胰岛素加葡萄糖、碳酸氢钠等药物降低血钾。若有贫血,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3.肾脏替代治疗
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当出现严重高钾血症、严重代谢性酸中毒、肺水肿、尿毒症脑病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或保守治疗无效时,需及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三、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急性肾损伤起病较急,病情变化快。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尿量、精神状态等。由于儿童肾脏发育尚未成熟,用药需特别谨慎,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在肾脏替代治疗时,要选择适合儿童的透析模式和参数,保证治疗安全有效。
2.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增加急性肾损伤的发生风险。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心功能,因老年人心脏储备功能差,过度补液易诱发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时,要考虑老年人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药物蓄积中毒。
3.特殊生活方式人群
长期大量饮酒人群,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可能对肾脏造成损伤,急性肾损伤治疗期间应严格戒酒。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且饮水不足人群,易因脱水导致肾灌注不足,治疗中需保证充足水分摄入,纠正脱水状态。
4.有特殊病史人群
有慢性肾脏病病史患者,急性肾损伤恢复后,仍需长期随访,监测肾功能,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延缓肾功能进展。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患者,治疗急性肾损伤时,需兼顾原发病治疗,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避免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