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什么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黏膜屏障被破坏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吸烟、应激、遗传、饮食、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等因素有关。其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部分患者可无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胃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测等。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主要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调整生活方式、饮食调整和戒烟等。儿童和青少年的胃十二指肠溃疡较为少见,且病因和成人有所不同,治疗时应注意避免使用对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并注意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
1.胃酸和胃蛋白酶: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过多,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活性增加,会消化自身黏膜,导致溃疡形成。
2.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
3.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长期或大量使用这类药物会损伤胃黏膜,导致溃疡形成。
4.吸烟:吸烟会增加胃酸分泌,降低幽门括约肌张力,促进胃十二指肠反流,从而损伤胃黏膜。
5.应激:严重的疾病、大手术、精神紧张等应激状态,可导致胃酸分泌增加,黏膜缺血,诱发溃疡。
6.遗传因素:部分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
7.饮食:长期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长期饮酒、喝咖啡等,可损伤胃黏膜,诱发溃疡。
8.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如胃排空延迟、十二指肠反流等,可导致胃酸分泌增加,损伤黏膜。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胃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测等。胃镜检查不仅可以直接观察胃十二指肠黏膜的病变情况,还可以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治疗:调整生活方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咖啡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紧张、焦虑等。
2.药物治疗:包括抑制胃酸分泌药、胃黏膜保护药、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等。常用的抑制胃酸分泌药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胃黏膜保护药有枸橼酸铋钾、硫糖铝等;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药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等。
3.手术治疗:如果胃十二指肠溃疡出现大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或药物治疗无效,需要手术治疗。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及时根除。
2.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需使用,应尽可能短期使用,并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药。
3.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
4.饮食调整: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咖啡等。
5.戒烟:吸烟会增加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风险,应戒烟。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和青少年的胃十二指肠溃疡较为少见,且病因和成人有所不同。儿童和青少年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应激、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有关。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此外,儿童和青少年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应注意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如克罗恩病、胃泌素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