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宫脱垂有什么症状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常伴有阴道前后壁脱垂,主要与支持子宫的各韧带松弛及盆底肌肉薄弱有关。其症状包括阴道肿物脱出(不同程度脱出情况有别)、腰骶部酸痛或下坠感、排尿排便异常(如排尿困难、尿失禁、排便困难等)以及阴道分泌物增多。特殊人群中,老年患者因身体机能下降、慢性疾病致腹压增加易加重病情,应积极治疗慢性病并适度锻炼;产后女性因分娩损伤盆底组织,产后过早劳动会增加风险,需充分休息并进行盆底康复;肥胖人群因腹压高易患病,应控制体重预防及缓解症状。
一、什么是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常伴有阴道前壁和(或)后壁脱垂。阴道前后壁又与膀胱、尿道及直肠相邻,因此子宫脱垂还可能同时伴有膀胱膨出、尿道膨出及直肠膨出。其发生主要与支持子宫的各韧带松弛及盆底肌肉薄弱有关,妊娠、分娩,特别是产钳或胎吸下困难的阴道分娩,可能使盆腔筋膜、子宫主、骶韧带和盆底肌肉受到过度牵拉而削弱其支撑力量。此外,长期腹压增加(如慢性咳嗽、长期便秘、频繁举重物等)、盆底组织发育不良或退行性变等也会增加子宫脱垂的发生风险。
二、子宫脱垂的症状
1.阴道肿物脱出:这是子宫脱垂最主要的症状。患者会自觉有肿物自阴道脱出,开始时肿物在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后可回纳至阴道内,随着病情进展,肿物脱出后不能回纳,行走、活动时肿物与衣裤摩擦,还可能导致局部破溃、出血、感染等。不同程度子宫脱垂,肿物脱出情况有所不同。轻度子宫脱垂,可能仅在用力屏气(如咳嗽、排便等增加腹压动作)时,宫颈脱出阴道口,但宫体仍在阴道内;中度子宫脱垂,宫颈及部分宫体脱出阴道口;重度子宫脱垂,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外。
2.腰骶部酸痛或下坠感:尤其在久站、劳累后症状明显,平卧休息后症状可缓解。这是因为子宫脱垂后,对子宫的支持结构造成牵拉,同时盆腔充血,导致腰骶部出现酸痛或下坠感。这种不适可能会随着病情加重而愈发明显,且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休息。
3.排尿、排便异常:若合并阴道前壁脱垂,可能压迫膀胱、尿道,导致排尿困难、尿潴留,患者需增加腹压才能排尿,长期如此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因尿道括约肌松弛,在咳嗽、大笑、喷嚏等腹压增加时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即不自主漏尿。若合并阴道后壁脱垂,可引起排便困难,患者可能需要用手压迫阴道后壁帮助排便。
4.阴道分泌物增多:由于脱出的子宫、阴道壁长期与衣物摩擦,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可能出现黏膜增厚、角化,甚至溃疡形成,从而导致分泌物增多,有时呈脓性或血性。若发生感染,分泌物还会伴有异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患者: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便秘等,这些疾病导致的长期腹压增加,会加重子宫脱垂。同时,老年人盆底组织退行性变,肌肉、韧带松弛,使子宫脱垂更易发生且病情进展可能较快。建议老年患者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如戒烟以减少慢性咳嗽发作,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以缓解便秘。日常生活中,避免长时间站立、重体力劳动,可适当进行盆底肌锻炼,如凯格尔运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劳累。若出现子宫脱垂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因拖延导致病情加重,增加治疗难度。
2.产后女性:产后女性因分娩过程中盆底组织受到损伤,若产后过早参加体力劳动,尤其是重体力劳动,将影响盆底组织张力的恢复,增加子宫脱垂风险。建议产后女性充分休息,产后42天进行盆底功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如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等,促进盆底功能恢复。同时,注意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便秘和慢性咳嗽。在产褥期内,应避免长时间下蹲、站立及举重物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3.肥胖人群:肥胖者腹压相对较高,会对盆底组织造成更大压力,增加子宫脱垂的发生几率。肥胖人群应积极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及全谷物摄入)和适当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减轻体重,降低腹压,从而减轻对盆底组织的压力,预防子宫脱垂。若已发生子宫脱垂,控制体重有助于缓解症状及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