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药物性鼻炎该怎么办
药物性鼻炎是长期使用滴鼻剂或喷雾剂导致的鼻腔黏膜炎症,应停止使用可疑药物,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如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黏液促排剂等)和鼻腔冲洗等方法,儿童、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需注意药物使用,同时要预防药物滥用。
1.认识药物性鼻炎:
药物性鼻炎是由于长期使用某些滴鼻剂或喷雾剂,导致鼻腔黏膜发生药物性炎症反应。
常见的药物包括减充血剂、鼻用糖皮质激素等。
2.停止使用可疑药物:
立即停止使用可能导致鼻炎的药物,如减充血剂、抗组胺药等。
如果正在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停药。
3.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鼻腔清洁。
避免过度擤鼻和挖鼻。
适当增加室内湿度。
药物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药物性鼻炎的一线药物,可减轻鼻腔炎症,缓解症状。
抗组胺药:对于伴有过敏症状的患者,可使用抗组胺药减轻鼻痒、流涕等症状。
黏液促排剂:有助于改善鼻腔分泌物黏稠的情况。
其他治疗方法:
鼻腔冲洗:可以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和过敏原,减轻炎症。
免疫治疗:对于特定过敏原引起的药物性鼻炎,免疫治疗可能有效。
4.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药物性鼻炎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应避免使用含有血管收缩剂的滴鼻剂,如需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控制使用频率。
老年人:老年人鼻腔黏膜较为脆弱,对药物的反应可能较为敏感,使用药物时应谨慎,并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药物前,应咨询医生,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使用。
5.预防措施:
遵循医嘱使用药物,不要自行滥用滴鼻剂或喷雾剂。
如果需要长期使用鼻腔药物,应定期复诊,让医生评估鼻腔情况。
避免同时使用多种鼻腔药物,以免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总之,得了药物性鼻炎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鼻腔清洁,预防鼻炎的复发。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复诊,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