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是哪个部位
跟腱炎主要发生在连接小腿肌肉与足跟的跟腱部位,不同人群发病特点及注意事项各有不同。年轻人多因运动问题引发,运动前要热身、规范姿势,发病后需减少运动量并冰敷;老年人因跟腱退变及基础疾病风险增加,活动要适度,控制基础疾病,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女性常因穿高跟鞋易患,应减少穿高跟鞋时间;运动员因长期高强度训练高发,要科学训练、使用辅助装备,及时就医康复;肥胖人群因体重压力大,需控制体重,选对运动项目;有足部或踝关节病史人群因结构和功能受影响,要注意保护、咨询专业人士制定运动方案。
一、跟腱炎的发病部位
跟腱炎主要发生在跟腱部位。跟腱是人体最粗大的肌腱,位于小腿后方,由小腿三头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肌腱在足跟上方约15厘米处融合而成,向下止于跟骨结节。这一部位连接着小腿肌肉与足跟,在行走、跑步、跳跃等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负责传递小腿肌肉产生的力量,使踝关节实现跖屈动作。
二、跟腱炎在不同人群中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年轻人:年轻人常因运动强度突然增加、运动姿势不正确或运动场地不合适等引发跟腱炎。例如,一些热爱篮球、足球等剧烈运动的年轻人,突然进行长时间高强度训练,跟腱反复受到过度牵拉,就容易诱发炎症。年轻人在运动前应充分热身,如进行510分钟的慢跑、动态拉伸等,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姿势规范,根据自身能力循序渐进增加运动强度。若已出现跟腱炎,应减少运动量,避免加重损伤,同时可进行冰敷缓解疼痛与肿胀。
2.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跟腱的弹性和韧性下降,再加上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痛风等,会增加跟腱炎的发病风险。老年人日常活动要适度,避免长时间行走或站立。若患有基础疾病,应积极控制病情,因为血糖、血尿酸等指标异常可能影响跟腱的血液循环和代谢,进而加重跟腱炎。当出现跟腱炎症状时,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因老年人肝肾功能相对较弱,部分药物可能对其产生较大负担。
3.女性:部分女性常穿高跟鞋,这会改变跟腱的受力状态,使跟腱处于紧张状态,长期如此易引发跟腱炎。女性应尽量减少穿高跟鞋的时间,选择舒适、合脚且具有良好足弓支撑的鞋子。若因工作等原因必须穿高跟鞋,建议每23小时更换为平底鞋休息片刻,缓解跟腱压力。
4.运动员:由于长期高强度训练和比赛,运动员的跟腱承受着巨大压力,是跟腱炎的高发人群。运动员应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训练。训练过程中可使用一些辅助装备,如足跟垫等,减轻跟腱负担。一旦出现跟腱炎症状,应及时就医,严格按照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避免过早恢复高强度运动导致病情反复。
5.肥胖人群:肥胖人群体重较大,跟腱需要承受更大压力,患跟腱炎的风险也相对较高。肥胖人群应积极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减轻跟腱负担。运动时可选择对关节压力较小的项目,如游泳、骑自行车等,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减轻跟腱压力。
6.有足部或踝关节病史人群:既往有足部或踝关节损伤、疾病史的人群,跟腱的力学结构和功能可能已受到影响,再次发生跟腱炎的可能性增加。这类人群日常要注意对足部和踝关节的保护,定期进行复查。运动前可咨询医生或专业康复师,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避免因运动不当引发跟腱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