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额窦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慢性额窦炎的病因包括感染、鼻腔局部及全身因素。感染因素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等,免疫力下降、鼻腔结构异常等人群易感染)、病毒(如流感病毒等,儿童更易因之引发)、真菌感染(曲霉菌等,特定人群及鼻窦环境易致感染);鼻腔局部因素有结构异常(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甲肥大影响引流)和黏膜病变(变应性鼻炎、反复急性鼻炎未愈影响引流);全身因素有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用免疫抑制剂)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影响鼻腔鼻窦功能)。此外,还针对儿童、老年人、特殊人群给出预防及注意事项。
一、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这是慢性额窦炎常见病因。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可通过鼻腔蔓延至额窦,引发炎症。当人体免疫力下降,如过度劳累、长期熬夜、营养不良等,细菌更易侵袭。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衰退,均易受细菌感染。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患者,因机体抵抗力差,也易患此病。鼻腔局部解剖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阻碍额窦引流,细菌易在窦内滋生。据研究,鼻腔局部结构异常人群患慢性额窦炎风险比正常人高23倍。
2.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可先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炎症蔓延至额窦,若病毒感染未彻底治愈,易转为慢性炎症。儿童呼吸道黏膜娇嫩,对病毒抵抗力弱,更易因病毒感染引发慢性额窦炎。
3.真菌感染:曲霉菌等真菌,在特定环境下可感染额窦。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患有免疫缺陷疾病人群,易出现真菌感染。鼻窦内环境潮湿、温度适宜真菌生长,若鼻窦引流不畅,真菌易在窦内定植繁殖。
二、鼻腔局部因素
1.鼻腔结构异常:鼻中隔偏曲时,偏曲侧鼻腔狭窄,影响额窦开口引流,窦内分泌物排出受阻,易引发炎症。鼻息肉可堵塞鼻腔和鼻窦开口,导致额窦通气引流障碍,进而引起慢性炎症。研究表明,有鼻息肉患者慢性额窦炎发生率可达30%50%。鼻甲肥大,尤其是中鼻甲肥大,可压迫中鼻道,影响额窦引流,增加患病风险。
2.鼻腔黏膜病变: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黏膜处于超敏状态,炎症介质释放,导致鼻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影响额窦引流。反复发生的急性鼻炎,若未彻底治愈,鼻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也易波及额窦,引发慢性炎症。
三、全身因素
1.免疫力低下:长期营养不良,身体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素,影响鼻黏膜上皮的正常代谢和修复,降低机体抵抗力,易诱发慢性额窦炎。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恶性肿瘤等,患者身体虚弱,免疫系统功能受抑制,对病原体易感性增加。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如器官移植患者,免疫功能被人为抑制,增加了感染风险,进而可能引发慢性额窦炎。
2.其他全身性疾病:例如,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导致黏液性水肿,鼻黏膜也可出现黏液性水肿,影响鼻腔和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加慢性额窦炎发病几率。
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更易因感染引发慢性额窦炎。家长应注意孩子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睡眠,增强孩子免疫力。避免孩子接触感染源,如在流感高发季节少去人员密集场所。若孩子出现反复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因为儿童鼻窦尚在发育阶段,慢性炎症可能影响鼻窦正常发育。
2.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且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更需关注鼻部健康。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鼻腔局部疾病。日常注意鼻腔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但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鼻黏膜。若出现慢性额窦炎症状,在治疗时需告知医生自身基础疾病,以便医生合理用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3.特殊人群: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人群,要严格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定期复查,监测身体免疫功能和鼻窦情况。患有免疫缺陷疾病患者,要做好自我防护,预防感染,一旦出现鼻部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